论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原不同治法各异_《温热逢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冬时伏邪,郁伏至春夏,阳气内动,化热外达,此伏气所发之温病也。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难经云伤寒有五,有温病,有热病。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凡此皆指伏邪所发...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refengyuan/813-6-2.html

难经》简介_《难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难经》为《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或称《八十一难》。旧题秦越人撰。大约成书于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现存较早的版本有明经厂刻医要集览本、日本武村市兵卫刻宋·王九思《黄帝八十一难》集注本等。历代注释、发挥者约50家。该书针对《内经》中深奥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2/1.htm

难经》在线阅读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共计3卷,作者及成书年代皆不祥,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难为脉学,...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84.html

《温热逢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著作。三卷。清·柳宝诒撰。上卷详注《内经》》、《难经》及《伤寒论》中伏气温病,并附注《伤寒论》暴感暑热、兼感湿温各条;中卷辨正《温热暑疫全书》、《伏邪篇》、《伤寒绪论》、《温疫论》中有关温热病的一些条文;下卷重点论述伏气温病,对其发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375.htm

《温热逢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著作。三卷。清·柳宝诒撰。上卷详注《内经》》、《难经》及《伤寒论》中伏气温病,并附注《伤寒论》暴感暑热、兼感湿温各条;中卷辨正《温热暑疫全书》、《伏邪篇》、《伤寒绪论》、《温疫论》中有关温热病的一些条文;下卷重点论述伏气温病,对其发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68.htm

卷下·《难经》论_《医学源流论》

...《难经》非经也。以经文之难解者,设为问难以明之,故曰《难经》,言以经文为难而释之也。是书之旨,盖欲推本经旨,发挥至道,剖晰疑义,垂示后学,真读《内经》之津梁也。但其中亦有未尽善者,其问答之词,有即引经文以释之者。经文本自明显,引之或反遗其...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679.html

难经》脉法对后世的影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难经》在脉法上对后世的影响是大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难经》提出的独取寸口这个独占医坛的诊脉方法,这就使后世脉法都成了《难经》的继承者。 《脉经》作为脉法的经典性质的文献,除去在《难经》的基础上完成完善了独取寸口法以外。《脉经》还大量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5.html

难经》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此期对《难经》的研究,方式大抵是将《内经》《难经》有关内容相互对照,并以《内经》理论阐述《难经》义理与渊源。清初莫所《难经直解》(1669)2卷,为《莫氏锦囊十二冲》之一种。莫氏注释《难经》以滑寿《难经本义》的理论为主,参考其余注家学说,...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7.htm

难经》脉法的成就和特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难经》脉法最大的成就和特点无疑是它提出又被后来一直采用的,独取寸口脉法。尽管某些内容还不够完备完善,但当时基本上达到了能够临床使用的水平了。 在其后不久,上叔和著《脉经》予以补充完善《难经》应当是成书于汉代,具体的可以说是在东汉。王叔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4.html

难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81难论述针刺补泻之法。此外《难经》还首次提出了“七冲门”、“八会穴”和“伤寒有五”等新观点。全书文字简要,理奥趣深,辨析亦颇精微,在祖国医学经典中每每与《内经》相提并论。在古今中外均有较大影响。历代刊本和注本颇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吕博望《注众...

http://qihuangzhishu.com/192/278.htm

共找到4,3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