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书内云“《春秋》大义,未经先儒讲讨,有明三百年,无一人深悉其故。幸得东海夫子秉持撑柱”等语。孔子成《春秋》,原为君臣父子之大伦,扶植纲常,辨定名分。故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今曾静以乱臣贼子之心,托...
...《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和《孟子》 Classical Confucian texts...
...◇文公元年 春王正月,公即位。 三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其言来会葬何?会葬礼也。 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 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 晋侯伐卫。 叔孙得臣如京师。 卫人伐晋。 秋,公孙敖会晋侯...
...◇定公元年 春王。定何以无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定无正月者,即位后也。即位何以后?昭公在外,得入不得入未可知也。曷为未可知?在季氏也。定、哀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尔。 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仲几之罪何?不蓑城也...
...诸及郓之文。此郓不继莒,故知鲁邑也。《公羊传》曰“郓者何?内之邑也。其言取何?不听也”,何休云“不听者,叛也”,是范所据之文也。 夏,秦伯之弟针出奔晋。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其弟云者,亲之也。亲而奔之,恶也。针,其廉反。恶,乌路反。 [...
...始,以明王者之义。 [疏]“桓无”至“始也”。○释曰:徐邈云:“桓公篡立,不顾王命,王不能讨,故无王。又且桓公终始十八年,唯元年、二年、十年、十八年有王,自外皆无王,故传据以发问,而曰‘桓无王’。又范氏例云:“《春秋》上下无王者,凡一百有八...
...变革天命,使之恢复正常。借指改朝换代。 《周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指年少,年轻。 《史记·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太后以帝~,乃作《劝戒歌》三百余章,又作《皇诰》十八篇,文多不载。 ◎《北史·后妃传上·魏太武皇后赫连氏》...
...正名”而“已矣”。○释曰:仲尼脩《春秋》,亦有改旧义以见褒贬者,亦有因史成文以示善恶者。其变之也,不葬有三:为齐桓讳灭项之类,是改旧也;其梁以自灭为文,郑弃其师之徒,是因史之文也。故传云我无加损焉,正名而已矣。 郑弃其师,恶其长也。长谓高克。...
...《十三经注疏》四百十六卷,系汇编儒家的十三部经典和汉至宋代经学家对经的注疏而成。儒家十三经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圣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它们主导和影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达数千年之久,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教育、伦理等一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