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症视舌。最为可凭,然亦未可执一。《正义》云∶凡见黑舌,问其曾食酸甜咸物,则能染成黑色,非因病而生也。然梁成之黑,必润而不燥,刮之即退为异。又惟虚寒舌润能染,若实热舌苔干燥,何能染及耶?凡临症欲视病患舌苔燥润,禁饮汤水,饮后则难辨矣。《...
...公元前3世纪《黄帝内经》 公元前2世纪西汉淳于意"诊籍" 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中关于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 华佗《中藏经》 三国时代《难经》 自两晋南北朝至唐宋金元,中医诊断有着很大发展 明清时代(包括建国以前)在诊断方面的...
...望舌 望舌是通过察看舌质和舌态的形态、色泽、润燥等方面的变化测知病情变化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诊法,在中医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舌质(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 1)望舌质:从舌质外观,测知脏腑病变。一般以舌尖诊心肺...
...□ 汪玮 江西省上饶市中医院 患者周某,男,66岁,胃痛10余年,进食稍多即胀痛,曾多次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迭进中西药物不见疗效。刻诊:舌鲜红少苔,脉微弦。脾胃病应重舌象,患者舌鲜红少苔,据舌象常理应以滋养胃阴凉药为主,而患者反映前...
...顷间复生一舌,亦剪之。又于真舌两边各去一指许,却涂以药而愈。(《辍耕录》。)宋度宗欲赏花,一夜忽舌肿满口,蔡御医用蒲黄、干姜末等分,干掺而愈。盖舌乃心之外候,而手厥阴相火,乃心之臣使。蒲黄活血凉血,得干姜,是阴阳相济也。(芝隐方本《本草纲目...
...望诊是中医的四诊之一,其中望色和察舌象更具有特色。舌象是人体内脏的一面镜子,观察舌象可以了解机体的健康状况,判断疾病的轻重。 望面色 黄种人正常的面色是微黄透红,明润光泽,这是健康的面色。当然,由于遗传、体质、年龄、职业的不同,正常面色也...
...中医诊断学到了清代,在各科专著中均有新的见解,如薛己外科、夏禹铸儿科等,就一般而论,则于以下诸方面尤见长足进步。首先是舌诊。清初康熙七年(1668),名医张璐之子张登著成《伤寒舌鉴》一书,可谓是舌诊史上的重大发展。此书以十六世纪下半叶申斗...
...行动不灵,多为痿证。 7.一侧手足举动不遂,多为中风偏瘫。 (四)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
...存无,以定夺立法,每是取效关键。此乃宗承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望之舌干,手扪原有津液,此津亏湿热熏蒸,将成浊痰蒙蔽心包也……”真乃学有渊源,继承创新。 记得从实习抄方,侍诊至试诊的多个阶段,先生对每个案例耐心讲解,认真批改。尤其是经过我自己...
...诊舌之法.既讲形容之条目.当集气色之条目.夫舌者心之官.色者心之华.心生血而属火.色赤而主舌.是赤者.舌之正色也.故察舌色之变.可知病症之殊也.舌有赤白青黑之色.可分脏腑寒热.色有浅深明暗之辨.可判虚实死生.推而论之.如赤为热.赤之浅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