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不痛之。 陶著书数十万言,又作《七曜论》、《匡老子》、《反韩非》、《复孟轲》,及上书言当世便事、条教、赋、奏、书、记、辩疑,凡百余篇。 时,司徒东海陈耽,亦以非罪与陶俱死,耽以忠正称,历位三司。光和五年,诏公卿以谣言举刺史、二千石为民蠹害者...
...杂帖 贤女委顿积治,此为忧悬ㄡ心。今已极佳,足下勿复忧念。其信来数,附书知闻,以解其忧。(《淳化阁帖》二) ◇ 敕妻子 吾并日而食,以供宾客,而反以获讥,士大夫不足养如此。后勿过菜具,无为诸子所蚩。(《后汉·崔瑗传》注引华峤《后汉书》) ◇...
...。(《后汉·吕强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二十四) ◇ 上疏 苟宠所爱,私擢所幸,不复为官择人,反为人择官。(《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注引谢承《后汉书》。) ◎ 赵佑 佑,北海人。灵帝时宦者,与汝阳李巡等著作校书。 ◇ 上言冲帝质帝母未有称号 ...
...改斋漫录》) 公乘,姓也。(《晋书音义》) 公宾,姓也。鲁大夫公宾庚之后。(《后汉·刘圣公传》注,《通鉴注·汉纪》三十一) 公族氏。晋成公立嫡子为公族大夫,韩无忌号公族穆子。(《后汉书·党锢传》注) 公玉氏。齐�王臣有公玉冉,其后也。(《...
...1、王楼贺韦华传(原文)-出自《三国志》吴书 2、诸葛滕二孙濮阳传(原文)-出自《三国志》吴书 3、吴范刘惇赵达传(原文)-出自《三国志》吴书 4、是仪胡综传(原文)-出自《三国志》吴书 5、潘浚陆凯传(原文)-出自《三国志》吴书 6、...
...武致兴之道,远佞邪之人,放郑、卫之声,则政致和平。德感祥风矣。臣忄空推情,言不足采,惧以触忤,征营慑悸(《后汉·刘瑜传》) ◇ 太白出西方上书皇太后 太白犯房左骖,上将星入太微,其占宫门当闭,将相不利,奸人在主傍,愿急防之。(《后汉·窦武传》...
...所言。(《后汉·襄楷传》。案《水经·济水篇》注引《续汉书》有「延熹九年,襄楷上疏」,即此书之后半,但小异耳,今不录。) ◇ 复上书 臣伏见太白北入数日,复出东方,其占当有大兵,中国弱,四夷强。臣又推步,荧惑今当出而潜,必有阴谋。皆由狱多冤结,...
...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其自有列传者,则不兼书。若师资所承,宜标名为证者,乃著之云。 《前书》云:田何传《易》授丁宽,丁宽授田王孙,王孙授沛人施雠、东海孟喜、琅邪梁丘贺,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又东郡京房受《易》于梁国焦延寿,别为...
...◇ 显宗颂(并上表) 体天统物,济宁兆民。(《文选·曹植责躬诗》注引傅毅《上明帝颂表》) 荡荡川渎,既澜且清。(《文选·张华励志诗》注引傅毅《显宗颂》) (案《后汉·傅毅传》:「毅追美孝明皇帝功德最盛,而庙颂未立,乃依《清庙》作《显宗颂》十...
...罢宴私之好。帝王图籍,陈列左右,心存亡国所以失之,鉴观兴王所以得之,庶灾害可息,丰年可招矣。(《后汉·翟�传》。) ◇ 又上 孝文帝连上书囊以为帐,恶闻纨素之声也。(《北堂书钞》一百三十二引《益部耆旧传》,又见《御览》六百九十九。案前疏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