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大略_《外科大成》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人生之有经络.犹地理之有界分.治病不知经络.犹捕盗不知界分.其能无诛伐无过之咎乎.岐黄问答.以经络为主.惟经络一明.然后知症见何经.用何经之药以治之.了然无谬.如古之善射御者.自有得心应手之妙焉.假如腹之中行.系任脉一经.开两傍系...

http://qihuangzhishu.com/643/12.htm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如《医学真经》说:“十二经脉,上终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丹溪心法》说:“盖十二经络,上络于耳”、“耳为诸宗脉客所附”,《类经国翼》说:“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耳中”,《奇经八脉考》一书还从奇经八脉角度,阐述了耳和经络的关系。...

http://qihuangzhishu.com/113/34.htm

经络的生理功能_【中医宝典】

...联络脏腑,沟通内外: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平衡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联系了人体脏与脏之间、脏腑之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44.html

经络的根结与标本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当听会穴。足三阴经的结分布在喉及胸腹,即太阴结在胃,当中脘穴;少阴结于喉部当廉泉穴,厥阴结于胸部当玉堂穴。 《灵抠·卫气》论述了十二经的标与本,“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71.html

经络学说的形成_经络腧穴_【中医宝典】

...经络学说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观察总结逐步形成的。 其形成途径主要有: ①“针刺”、“灸治”、“按摩”出现的各种感觉传导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②腧穴疗效的总结。 ③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④解剖、生理的启发。 ⑤古人练气功导引也发现体内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01.html

经络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沈子禄、徐师曾撰 朝代:明/万历四年 年份:公元1576年 原序 凡例 前编/分野 一、〔巅顶〕 二、〔头〕 三、〔囟〕 四、〔额〕 五、〔头角〕 六、〔枕骨〕 七、〔颁〕 八、〔HT〕 九、〔面〕 十、〔眉〕 十一、〔目〕 十二、...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gluoquanshu/index.html

试论经络本体在于经气_【中医宝典】

...关键词:经络 经气 物质实体 象 七十年代以来,我国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经络实质的研究当中,一时之间,经络研究热成为一大景观。这些研究从解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多方面对经络进行了探讨,力图找到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经络实体的存在。于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999.html

神经和经络穴位的关系_【中医宝典】

...论经络理论—生命动力学原理 经 络理论(包括穴位理论)、精气神理论、脏腑理论是易经生命学(中医、气功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生物体的起源与演化、组成与结构(分布)、性质与 功能、现象与应用的理论,三者构成了生命动力学体系,揭示了生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167.html

腧穴应激与经络应激_【中医宝典】

...蔡子微 牡丹江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笔者以现代医学应激理论为基础,探讨痛腧现象和感传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与应激现象的关系,进而探讨腧穴和经络的本质特征。研究结果提示:①由痛腧现象和感传现象在患病人群中出现率高,在正常人群中出现率低的事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18.html

经络养生_中医养生_【中医宝典】

...“三一二”经络锻炼法 可防老年病 4大传统按摩法 8个女性穴位养性的方法及作用 按按脚心 强肾不衰 按对三穴位冬季护好胃 按摩4穴位防感冒 按摩腹部可养生长寿 按摩内关穴可护心 按摩天枢穴养生 按摩天宗缓解颈项疼痛 按摩头面颈项 五官气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jingluoyangsheng-736-1.html

共找到53,74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