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感冒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为特征。感冒又称伤风。感冒可分为两种,普通感冒为冒受风邪所致,一般病邪轻浅,以肺系症状为主,不造成流行;时行感冒为感受时邪病毒所致,病邪较重,具有流行特征。本病...

http://qihuangzhishu.com/79/96.htm

咳嗽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凡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的正常宣肃功能,造成肺气上逆作咳,咯吐痰涎的,即称“咳嗽”。本证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古代关于本证的认识较为全面,从临床症状、病机、治则到方药均有详细记载。目前咳嗽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冬春季...

http://qihuangzhishu.com/79/97.htm

哮喘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哮喘是小儿时期的常见肺系疾病,以发作性喉间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严重者不能平卧。哮指声响,喘指气息,临床上哮常兼喘。本病包括了西医学所称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本病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季及气温多变季节发作为主,年龄以1—6岁多...

http://qihuangzhishu.com/79/99.htm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金元四大家各有特长,在儿科方面也各有贡献。刘完素主张用辛凉苦寒,泻热养阴法治疗小儿热病主张从正治热性病善用攻下。李呆重视凋理脾胃。朱震亨认为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以用养阴法见长。元代曾世荣编着《活幼口议》《活幼心书》。曾氏详论初生...

http://qihuangzhishu.com/79/5.htm

中医药大事记60-75年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诊断学、方剂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及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与喉科学、各家学说(气功疗法与推拿疗法可作为专题讲座和选修课)以及西医的医用化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寄生虫与微生物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7.html

王烈_【中医宝典】

...王烈,1930年出生,辽宁人,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科学上颇有造诣的儿科医师了,以至后来中医儿科界的同仁对他有西变中之称,而王烈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则归结于他对中、西医各家学说的广泛吸收。 吉林省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 王烈 我有个材料,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665.html

疳证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疾病的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小儿慢性病证。临床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特征。本病相当于西医学营养不良。“疳”有两种含义:一为“疳者甘也”,谓其病由恣食肥甘厚腻...

http://qihuangzhishu.com/79/106.htm

夜啼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婴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内的小婴儿。新生儿及婴儿常以啼哭表达要求或痛苦,饥饿、惊恐、尿布潮湿、衣被过冷或过热等均可引起啼哭。此时若喂以乳食、安抚亲昵、更换...

http://qihuangzhishu.com/79/108.htm

汗证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汗证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即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日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汗是由皮肤排出的一种津液。汗液能润泽皮肤,调和营卫,清除废秽。小儿由于形气未充,腠理疏薄,在日常生活中,若因天气炎热,或...

http://qihuangzhishu.com/79/109.htm

缺铁性贫血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的疾病,是由于体内贮存铁量减少,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的贫血。多发生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本病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影响其行为智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本病属中医“血虚”范畴,根据贫血的轻重程度,又分属于“...

http://qihuangzhishu.com/79/111.htm

共找到5,12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