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生脉健脾汤治浆既成,皮软色白,乃气不足也。气不足补气,血不足补脾,脾旺则血生,固其本也。黄 (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甘草(炙,三分) 当归 川芎 白芍(各八分) 白术(糯米水洗,八分) 官桂(三分) 茯苓(五分) 紫草...
...病证名。指患疫喉后,邪毒下陷而致大便溏泄。邪盛正虚则便溏而神昏、痧隐喉烂,宜急扶正祛邪,兼顾醒神开窍,但不宜止泻,以免敛邪之毒,方选葛根芩连汤或白头翁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若属疫喉初愈,脾虚虚弱所致下陷便溏,宜健脾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
...《仁术便览》健脾化痰开郁行气丸又兼四物养脾阴不足。南星(姜煮) 大半夏(姜矾煮,各四两), 陈皮(四两) 苍术(泔浸炒) 白术(炒) 芍药(炒。各四两) 香附米(童便浸炒) 栀子(炒) 栝蒌仁(炒) 茯苓 贝母(去心。各三两) 枳实 神曲...
...,《本草求真》言:“酸涩而温……,入肠则涩”。现代药理分析认为对霍乱弧菌等肠内致病菌有效;诃子《日华子本草》言“治肠风泻血”,《长沙药解》说“行结滞而收滑脱颖而出”。药理分析证明诃子对4~5种痢疾杆菌都有效,两味既涩肠收敛止泻利,同时又具有...
...目录 《普济方》健脾人参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普济方》:健脾人参丸【处方】钟乳粉2两,人参3分,石斛3分,大麦糱5钱,干生姜5钱,陈橘皮5钱。【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胃久虚,饮食全减。【用法用量...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 【治法】淡渗利水,清利湿热,健脾燥湿。 【方名】止泻汤。 【组成】 匾蓄7.5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面,筛为散。2岁以下每次1-2克,日服2次,2岁以上加量,6岁以上者,每次3克,日服2次。 ...
...八君子汤 半苓平胃散 苍术地榆汤 苍术膏 苍术丸 对金饮子 二陈汤 和荣汤 加减除湿胃苓汤 加减附子理中汤 健脾润肤汤 完带汤 永寿丹 方剂主治:健脾燥湿 二术茶 防己饮 理中汤 ...
...目录 《陈玉峰方》健脾益肾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陈玉峰方》:健脾益肾汤【处方】何首乌20克,熟地20克,山茱萸25克,枸杞子25克,黄芪25克,当归15克,阿胶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鱼鳔10克,人参5克。【功能主治】...
...因此,小满养生要特别注意健脾祛湿。如何健脾祛湿? 首先分清标本。如果是湿热为表,而阴虚为本的可能性较大,治法当以清热、燥、湿为主。调节好生活的节奏,保持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莲子、薏米等具有清热燥湿作用的食物。热重的可用马齿苋当茶,...
...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除湿利水,还有抗衰老的作用。除了最常见的茯苓饼,还可以将茯苓打成粉后放入粥中食用,或拌蜂蜜后抹到糕点上蒸熟食用。 在肠胃不适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小米粥或南瓜粥,其实,茯苓、芡实、莲子也能起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