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登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家。字继高。绍兴(今属浙江)人。医术高明,医理深邃,尤善于用药,其论述药理之言论,《本草汇言》录有若干佚文,尤善用黄芪之类,认为参、芪之类为回阳挽救阳气下陷之要药,论述颇为精当。...

http://qihuangzhishu.com/191/2068.htm

薛铠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家。字良武,江苏吴县人。精于医书,熟谙医理,曾以名医入征于太医院医士,后赠院使。所著有《保婴撮要》、并注名医医着《钱氏小儿直诀校注》、滑寿之《十四经发挥》等行于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19.htm

薛景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字鹤山,号松庄,江苏吴县人。攻经史百家,精通医理,尝着《痘毒藏脾经说》、《痘出同时论》、《回澜录》、《葵菜预解痘毒说》等学术论文,刊于《吴医汇讲》行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20.htm

《遯(dùn,遁)园医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案著作。二卷。萧伯章撰。刊于1921年。本书不分门类,记述详细,医理分析浅显形象。从这些医案中可以分析出萧氏长于脉诊,善用经方。但倡言“仲景而后无完医”,诚属片面之论。现有初刊铅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988.htm

如何认识和发展以脉辨病机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可,所不可为不可,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认为有所可,不执平索所谓的不可为不可,所可为可。这不但符合理的要求,与常规常法并无矛盾,相反的它们是矛盾的统一,在更高一级的医理脉法的法则上统一了起来,使辨证论治达到了更具有辩证方法的性质和内容。所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9.html

张景岳“通一”论浅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丁晓 山东中医药大学 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景岳全书·传忠录》诸篇中颇多与“通一”相关的论述,现总结并浅析于下。 心存医理 方可为医 张景岳认为,要研究事物当先明其理,而医学执掌人之性命,为世间至大至要之术,故明确医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459.html

编后记_《伤寒恒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郑钦安氏为近代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其所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三书,从元阴元阳立论,互相发明,浑然一体,为推广运用伤寒理法方药于各种杂病之辫治的独特经验总结,对治疗慢性疾病,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实为继承和发挥...

http://qihuangzhishu.com/1034/63.htm

编后记_《伤寒恒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郑钦安氏为近代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其所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三书,从元阴元阳立论,互相发明,浑然一体,为推广运用伤寒理法方药于各种杂病之辫治的独特经验总结,对治疗慢性疾病,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实为继承和发挥...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henglun/1034-22-0.html

耆婆与耆婆医方_【中医宝典】

...丸的制法与应用。 耆婆医方对中国医学的影响 自东汉后叶以来,我国佛教界翻译和编著佛教著作5000多种。其中集佛教经典之大成者,当推《大藏经》,堪称佛教的丛书。南北朝时称之为《一切经》。在《大藏经》中,专论医理和涉及医理的经书约400种,内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508.html

顾鼎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眼科医家。字九和。昆山(今属江苏)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状元,授翰林修撰,转侍读。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精医理,长于眼科。着《医眼方》(一作《经验方》)一卷,已佚。...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554.htm

共找到1,6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