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未去,脉微躁者,慎不得刺治也。 热病发热甚者,其脉阴阳皆竭,慎勿刺,不汗出,必下利。 诊人被风不仁痿蹶,其脉虚者生。(《巢氏病源》云∶虚数者生。)坚急疾者死。 诊癫病,虚则可治,实则死。又云∶脉实坚者生,脉沉细小者死。 癫病脉搏大滑者,...
...脉之盛衰,病之新故,凡疗病者,以此五诊,诊病使当,为合其时,不当,为后其时也。形气相得,谓之可治;形瘦气大,形肥气小,为不相得;形肥气大,形瘦气小,为相得也。脉色泽以浮,谓之易已;其病人五色,浮轻润泽,其病易已。平按:《素问》无“脉”字。脉...
...模糊而难见,细脉则显明而易见,故细比于微稍稍较大也。伪诀乃云“极细”,则是微脉而非细脉矣。王启玄曰∶“状如莠蓬”,善摩其柔细之态也。王叔和《脉经》云∶“细为血少气衰,有此症则顺,无此症则逆。”故吐利失血,得沉细者生。忧劳过度之人,脉亦多细,为...
...头痛、血虚数涩;痿病肺虚,脉多微缓;五疽实热,涩徽属虚;肠痈实热,微涩而紧,未脓当下。” 《诊家枢要》:“浮而微者阳不足,必身恶寒,沉而微者阴不足、主脏寒下利。” 《医学人门》:“微浮呕逆分内外,微沉自利汗有无,微弱少气而无色,男精女带而焦枯...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20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性的启蒙教材,关于它的作者一直是个历史“公案”。 2002年人民日报曾刊登了一则报道,说在广东顺德举办的一次历史档案文献展上,展出了一件由清朝咸丰探花、...
...不乏人。滑伯仁的《诊家枢要》专论诊法。戴起宗的《脉诀刊误集解》对脉学极为有益。金元四大家对诊断学的论述各有特色,如刘河间辨证重视病机,张子和重视症状鉴别。李东垣重视外感内伤的征候的异同,朱丹溪重视气血痰郁的辨证。明清时期,对四诊和辨证的研究...
...无病。过十年,再至其地,二妇之子,皆入胶庠,家亦丰浓。再诊其脉,依然故吾也。过十年,三至其地,一妇之子已登贤书,家更倍于昔日,诊其脉,依然如初也。距今又十有余年矣,二妇白发齐眉,青衿满眼,其发达更有未可料者。《脉经》注纯阳为寿脉,不知纯阴亦为...
...(增补)《灵枢》曰∶五脏六腑,各有部分;能别部分,万举万当。庭者,首面也。(庭,天庭也,谓之首面。)阙上者,(眉间上分。)咽喉也。阙中者,(眉之中。)肺也。下极者,(印堂。)心也。直下者,(山根。)肝也。肝左者,(山根之左。)胆也。下者,...
...王宗正曰∶“诊脉之法,当从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在中州。”即王氏之言,而知东垣所谓“脉中有力”之中,盖指中央戊己土,正在中候也。胃气未散,虽数不至于极,迟不至于败,尚可图也。故东垣之所谓有神,即《内经》之所谓有胃气也。)...
...按而得之,问而极之,为之奈何?察色之明,按脉之神,审问之工,为诊之要,故并请之。平按:《甲乙》无此一段及下“岐伯答曰”四字。“问其病”,“问”字原钞作“间”,谨依《灵枢》及本注作“问”。岐伯答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