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五节结束语_【中医宝典】

...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时则用壮医特有的"三气同步"及"三道"、"两路"理论,独具特色;壮医的病因、治则较之汉医单一,但诊法和治法却十分丰富多彩;壮医虽然不像中医那样具有完整的方剂学,但其用药注重"毒药"、"解毒药"、"鲜药"及"食补",疗效甚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52.html

手诊能代替脉诊吗?_【中医宝典】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医学中的灵魂,它的美誉度在老百姓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自古至今,有很多的中医名家,凭借一手诊脉绝活,威震杏林,造福苍生,为百姓称颂. 那么,手诊与脉诊哪一个诊病效果好呢?手诊能代替脉诊吗?手诊与脉诊各自的优势是什么?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71.html

脉诊在现代诊疗疾病中的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为实,为病为气等等都是属于辨证性质的,而非诊病性质的。这些不但是脉诊的主要内容,亦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主要内容和对于脉诊的等诊法的要求,至于决死生,定可治等等多是通用于临床各病属于辨证性质而非单为某些病而设。至于传统上有若干种病,‘其实是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3.html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程_【中医宝典】

...委员会组织传统医药类项目申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医药作为第九大类进入国家名录,包括“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正骨疗法”、“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胡庆余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022.html

如何看待切诊居于四诊之末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这就明确地指出了,诊断的过程,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的,不是单靠任何一种诊法而定诊断。中医四诊之望、闻、问、切,犹如西医询问病史和检查的视、触、叩、听,...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8.html

第六章壮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概述_【中医宝典】

...壮医药经过较长时期知识的积累和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具有民族及区域特色的理论体系的雏形。在学术上具有与中医及其他民族医药(如藏医、蒙医、维医、傣医等)不同的特点,即地方民族特色。它不是某个壮医个人创造的,而是无数壮医及人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20.html

诊法解_《素灵微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问·脉要精微论》: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上古诊有三法,一则三部九候,以诊周身,一则气口人迎,以候阴阳,一则但诊气口,后世之所宗也。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脉有三候,三...

http://zhongyibaodian.com/sulingweiyun/1297-5-4.html

中医发展_中医文化_【中医宝典】

...“家庭医生”看病还管保健 “平乐郭氏正骨法”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万年青”七奇方 《中国医学通史简编》的编撰 3个治疗肾结石中药方剂正式通过省食药监局审批 4大名医之后筹建中医学术研究中心 按摩与推拿 百家讲坛讲中医故事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fazhan-727-1.html

诊脉的部位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诊脉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遍诊法见于《素问·三部九候论》,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三部,即人迎《颈侧动脉),寸口,跌阳(足背动脉)。以上两种诊脉的部位,后世已少采用,自晋以来...

http://qihuangzhishu.com/92/25.htm

中药科研要植根于临床实践_【中医宝典】

...、诊法治则等)运用于临床的药物。作为这一定义的主语,之所以说是“中医学”使用,而未说是“中医”使用,这是因为如果是根据西医学理论使用的中药,那么不管其使用者是西医还是中医,即使所用之药是纯真地道的传统中药,也已经变味为西药了。 与中药的概念...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841.html

共找到368,34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