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疹中药方剂_荨麻疹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蒋钧堂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温热卫营合邪发疹。 【治法】疏卫凉营以透疹邪。 【方名】升降散加减。 【组成】蝉衣3克,芦根20克,钩藤6克,僵蚕3克,片姜黄3克。 【用法】水煎,代茶频饮。 【出处】...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1440.html

升降并用愈癃闭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五脏之华盖,水之上源。肺气宣降,则水道通畅,下输膀胱而出。若因寒热外邪犯肺之“娇脏”,则肺气失其宣降之常,水道不通,下窍膀胱即闭。脾居中焦,为升降枢纽。脾气不升,诸经之气皆不得升。若因久病、劳累等伤及脾气,使中焦升降出入机能乖乱,则清阳之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984.html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_《医学启源》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肝胆∶味辛补,酸泻;气温补,凉泻。注云∶肝胆之经,前后寒热〔不同〕,逆顺〔互〕换,入求〔责〕法。心小肠∶味咸补,甘泻;气热补,寒泻。〔注云〕∶三焦命门补泻同。脾胃∶味甘补,苦泻;气温热补,寒凉泻。注云∶〔温凉寒热〕,各从其宜;逆顺互换,入...

http://qihuangzhishu.com/784/65.htm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_《汤液本草》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肝、胆∶味辛,补酸泻;气温补凉泻(肝胆之经,前后寒热不同,逆顺互换,入求责法)。心、小肠∶味咸补甘泻;气热补寒泻(三焦命门补泻同)。脾、胃∶味甘补苦泻;气温凉寒热补泻各从其宜(逆从互换,入求责法)。肺、大肠∶味酸补辛泻;气凉补温泻。肾、...

http://qihuangzhishu.com/245/13.htm

浮沉大小_《四圣心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脉但沉而不浮,则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诸病生矣。升降阴阳之权,全在乎中。中者,土也。己土升,则乙木上达而化清阳;戊土降,则辛金下行而化浊阴。阴阳交济,是以寸不但浮,而尺不但沉。土之所以升降失职者,木刑之也。木生于水而长于土...

http://zhongyibaodian.com/sishengxinyuan/1296-16-7.html

中医巧妙认识生态人体--“升降出入”_【中医宝典】

...要靠各种食物生活,而不能靠吃“化学合成药片”生活。� 吸收与排泄过程每一个环节如果出现了问题都会妨碍人体平衡,都会产生疾病。吸收与排泄过程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生命就会因此而结束。因此,中医经典著作《内经》说:“升降出入,无器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79.html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_【中医宝典】

...从应用以特别疗效中药为主药治疗慢性胃炎入手,探讨其治疗慢性胃炎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以特别疗效为主药之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好,复发率低。慢性胃炎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表现,中医称之为“胃痛”或“胃脘痛”。病因多为情志不舒,郁怒伤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899.html

【中医学堂】中药也可促进胃动力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机制不同。如入肝胆经中药有香附、青皮、陈皮、橘核、郁金等,入脾经中药有苏梗、木香、柿蒂等,入大、小肠中药有枳实、枳壳、大腹皮、厚朴等。这些理气药物通过疏肝、利胆、和胃、厚肠皆能促进胃肠动力。也有一些中药是针对某些疾病性质起到促胃肠动力...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89.html

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研究受关注_【中医宝典】

...阴阳平衡理论、藏象学说和扶正祛邪等理论,合理配伍,从整体上治疗许多疑难疾病。但其“君臣佐使”、“升降浮沉”等理论和整体性作用机制很难在单一机制药理模型和分子水平上加以诠释。如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脑血管病有很好疗效,但近年来发现其调脂功效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358.html

小儿消化不良中药方剂_消化类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虚暑湿挟滞阻于胃肠,而使清浊升降失常。 【治法】清肠助运,消导化滞。 【方名】清肠消导汤。 【组成】白头翁6克,香附4克,砂仁1克,茯苓5克,苍术炭5克,山楂6克,焦神曲8克,炙甘草1克。 【用法】浓煎200毫升...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2388.html

共找到887,52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