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绝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五脏绝候之一。①肺气绝所见危重脉证。证见气喘不休,口张气但出不还,面赤,汗出发润,无寸口脉等。《中藏经》卷上:“面赤,无右寸脉者,肺绝也。”《注解伤寒论·辨脉法》:“若汗出发润,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脉经》卷四:“病人肺绝三日...

http://qihuangzhishu.com/168/410.htm

暑病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暑、阳暑、阴暑、另有暑风、暑瘵、暑厥、疰夏、伏暑等病。各详本条。②指邪伏于内,至夏而发的多种热病。《注解伤寒论》卷二:“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93/752.htm

心绝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五脏绝候之一。①心气绝出现的危重脉证。《中藏经·虚劳死证》卷上:“面黑,无左寸脉者,心绝也。”《注解伤寒论·辨脉法》:“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此心绝也。”《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卷四:“病人心绝一日死,何以知之?肩息回...

http://qihuangzhishu.com/195/853.htm

《顾氏医镜》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清·顾靖远撰于1718年。十六卷,共六种。即《素灵摘要》、《内景图解》、《脉法删繁》、《格言汇要》、《本草必备》和《症方发明》。此六种皆系作者选录《内经》、《伤寒论》及历代中医著作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个人的学术经验加以归纳整理...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938.htm

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论述】①《注解伤寒论》:桂发汗走津液;此小便利、大便硬,为津液不足,去桂加术。②《伤寒来苏集》:病本在脾,法当君以白术,代桂枝以治脾,培土以胜湿,土旺则风自平矣,桂枝理上焦,大便硬、小便利,是中焦不治,故去桂。③《伤寒贯珠集》:去桂枝之辛散...

http://zhongyaofangji.com/g/guizhifuzitangquguijiabaishutang.html

《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六卷。吴考(般^木)编纂。刊于1924年。编者认为《伤寒论》注本虽多,各家也有不少精辟的见解,但“以辞害义,依样葫芦,亦复不少”(见自序)。遂广采百家注文颇具一得之见者选择《伤寒论》各篇。非但能折衷各家,而且能发皇古义。在编次...

http://qihuangzhishu.com/166/254.htm

《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六卷。吴考(般^木)编纂。刊于1924年。编者认为《伤寒论》注本虽多,各家也有不少精辟的见解,但“以辞害义,依样葫芦,亦复不少”(见自序)。遂广采百家注文颇具一得之见者选择《伤寒论》各篇。非但能折衷各家,而且能发皇古义。在编次...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189.htm

伤寒论直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六卷。清·张锡驹撰。刊于1712年。本书与《张卿子伤寒论》相似,只删去王叔和本“伤寒例”,其余照录。宗旨,维护旧论。注释方法亦取“汇节分章”法,其突出见解是“六经六气学说”。认为人与天地相通,正常情况下人体六气运行由一至三,即由...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08.htm

伤寒论直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六卷。清·张锡驹撰。刊于1712年。本书与《张卿子伤寒论》相似,只删去王叔和本“伤寒例”,其余照录。宗旨,维护旧论。注释方法亦取“汇节分章”法,其突出见解是“六经六气学说”。认为人与天地相通,正常情况下人体六气运行由一至三,即由...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18.htm

《南雅堂医书全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又名《陈修园医书十六种》,或名《公余十六种》。清·陈念祖撰。刊于1865年。包括《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神农本草经读》、...

http://qihuangzhishu.com/192/282.htm

共找到8,1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