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涉及君臣德行、任人用长,钓情察势、霸略权变等内容,夹叙夹议,史论结合。对那些胸怀大志,追求卓越的现代人来讲,无论奉上御下、结盟御敌,还是公关游说,为人处世等均有极强的借鉴意义。长短经(反经) 目录◎ 原 序◎ 前 言◎ 卷一·大体第一◎ ...
...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魏志·文帝纪》) ◇ 诏答吴王(黄初三年) 老虏边窟,越险深入,旷日持久。内迫罢弊,外困智力,故见身于鸡头,分兵拟西陵,其计不过谓可转是前迹以摇动江东。根未著地,摧折其支,虽未刳备五藏,使身首分离,其所...
...银。 樊口凄凉已陈迹,(昔与张同游武昌樊口,来诗中及之。) 班心突兀见长身。 (台吏谓御史立处为班心。) 江湖前日真成梦,鄠杜他年恐卜邻。 此去若容陪坐啸,故应客主尽诗人。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苏轼 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 ...
...·第一尊者》苏轼 正坐敛眉,扼腕立拂。 问此大士,为言为默?默如雷霆,言如墙壁。 非言非默,百祖是式。 《罗汉赞十六首·第二尊者》苏轼 旃檀非烟,火亦无香。 是从何生?俯仰在亡。 弹指赞叹,善思念之。 是一炷香,是天人师。 《罗汉赞十六首·...
...别分乘藏录下就别录中更分为七有译有本录第一(一千一百二十四部五千四十八卷) 有译无本录第二(一千一百四十八部一千九百八十卷) 支泒别行录第三(六百八十二部八百一十二卷) 删略繁重录第四(一百四十七部四百八卷) 补阙拾遗录第五(三百六部...
...周以来不同如此。 李建州 建安城东二十里,有梨山庙,相传为唐刺史李公祠。予守郡日,因作祝文曰:“亟回哀眷。”书吏持白回字犯相公名,请改之,盖以为李回也。后读《文艺·李频传》,懿宗时,频为建州刺史,以礼法治下。时朝政乱,盗兴相椎敚(du$),...
...荣,未逾坐啸之乐。 朕命不易,卿其少安。 《赐新除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范纯仁再上紥子辞免恩命不允诏》苏轼 (元祐三年四月七日)敕纯仁。 卿奉事先帝,义深爱君。 与政西枢,论不阿世。 昔闻汲黯之不夺,今见徐公之有常。 参以众言,蔽自...
...达多品经一卷(出妙法莲花经第五卷) 药王菩萨经一卷(陈录云抄妙法华经第七卷新编上) 观世音经一卷(是妙法华经普门品出第八卷) 光世音经一卷(出正法华经) 陀罗尼法门六种动经一卷(抄第一卷或无种字) 弥勒菩萨本愿待时成佛经一卷(抄第一卷) 宝日...
...乌鸢噪鹊桥。”观此可见其能诗矣。)一来取高第,官佐东宫军。(畅举进士,为皇太子僚属。)迎妇丞相府,夸映秀士群。(《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鸾鸣桂树间,(鸾鸣或作鸣鸾。)观者何缤纷。人事喜颠倒,旦夕异所云。萧萧青云干,遂...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孟子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