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名词。系七方之一。方剂之和缓者。《儒门事亲》卷一:“缓方之说有五,有‘甘以缓之’之缓方,糖、蜜、枣、葵、甘草之属是也;盖病在胸膈,取甘能恋也。有‘丸以缓之’之缓方,盖丸之比汤、散,其气力宣行迟故也。有‘品件群众’之缓方,盖药味众则各...
...【机 构】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 【刊 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5(6).-26-29 【文 摘】 研究用多元设计分析设计,采集和分析中药质量控制实验研究数据。结合中药研究的背景问题,介绍...
...的失眠、心悸等。此类特定治法往往左右处方遣药的正确与否,并影响治疗的效果,务必泾渭分明、不容混淆,然而偶亦见有称中药学、方剂学以治法归类基本相近,虽尚欠精确,然治法有所增加,乃代有创新使然,其可创性昭然若揭;近年来中医汲取了现代医学知识,...
...方剂学名词。①十剂之一。用重镇药物组成。具有镇静潜降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重可去怯,滋石、铁粉之属是也。”“张从正曰:重者,镇坠之谓也。怯则气浮,如表神守而惊悸气止,朱砂、沉香、黄丹、寒水石皆镇重也。久病咳嗽,...
...三七、紫雪丹、六神丸等。 2.服药方法 (1)服药次数 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两次取汁,分2-3次服。病情重或老年、儿童酌情增减。 (2)服药时间 饮前约1小时服为宜;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急病不拘...
...中所载内容摘要,以题录形式整理如下,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1、甘肃省博物馆,等.武威旱滩坡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3,(12):12. 2、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室。武威汉代医药简牍在医学史上的重要意义[J].文物,1973;(12...
...疾病,并撰写过这方面的多篇论文。他的“偏头痛诊治专家系统”已输入电脑。199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维吾尔医药学导师。晚年总结了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编写约80万字的《维吾尔医诊断与治疗》《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医分卷》第6册(维吾尔医方剂学...
...榜样。 3、在临床医学进展突出。华佗创用麻沸散施行外科手术,虽然其方药、操作技术失传,但它却在学术思想上启迪了外科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外感热病和内科杂病等辨证论治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 4、初步奠定药物方剂学体系。...
...方剂学名词。七方之一。指单味药或药味合于单数的方剂。《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三臣三,奇之制也;君四臣六,偶之制也。”“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偶,制大其服。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
...加深。”同年,在章太炎先生的热情支持下,叶橘泉在苏州参与创办了国医研究院,并任药物学和方剂学教授。 叶橘泉对历代中医药界的门户之见一直持批评态度。早在30年代初,他就极力主张中医各家之间宜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以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1933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