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五逆?岐伯曰∶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 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及后下血 ,血 笃重,是谓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谓五逆也。(热病脉静,阳证得阴脉也。汗已...
...,而实未离少阳之经也。宜小柴胡汤,外泻少阳之经邪,内补太阴之脏气。若但浮而不弦,又无少阳诸证者,则病在太阳之经,宜麻黄汤(方在“太阳”),但发太阳之经邪。汗出热散,则黄自退矣。若腹满尿癃,而加以呕哕者,土败胃逆,不可治也。...
...病的下利不伴随口渴,因此,这个不渴就具有特异性,对太阴病就具有鉴别诊断意义。(3)藏寒太阴的许多病变都与藏寒有极大的关系,所以,277条明确指出:“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藏寒对太阴各方面的性用都会造成...
...须温补少阴,兼顾太阴。法宜继用驱阴助阳,温中益气,以四逆合理中加味,配成丸药服用。处方制附片60克 干姜30克 炙甘草20克 生晒参30克 炒白术30克 茯苓30克 上肉桂15克 宁枸杞20克 菟丝子30克 十剂、水打为丸。1979年7月...
...须温补少阴,兼顾太阴。法宜继用驱阴助阳,温中益气,以四逆合理中加味,配成丸药服用。处方制附片60克 干姜30克 炙甘草20克 生晒参30克 炒白术30克 茯苓30克 上肉桂15克 宁枸杞20克 菟丝子30克 十剂、水打为丸。1979年7月...
...,虽不饮食亦不死。如理中丸、人参黄 之类,不可轻服。若阳病服之,热邪增重,多致不救。丁香、巴豆之药,尤不可服。四、伤寒腹疼亦有热证,不可轻服温暖药。仲景论腹满时痛之证,有曰痛甚者,加大黄。夫痛甚而加大黄,意可见也。于身冷厥逆而腹痛者,方是...
...,虽不饮食亦不死。如理中丸、人参黄 之类,不可轻服。若阳病服之,热邪增重,多致不救。丁香、巴豆之药,尤不可服。四、伤寒腹疼亦有热证,不可轻服温暖药。仲景论腹满时痛之证,有曰痛甚者,加大黄。夫痛甚而加大黄,意可见也。于身冷厥逆而腹痛者,方是...
...腹满嗌干太阴经在少阳之次,少阳表邪不解,以次相传,四日则及太阴。其经自足走胸,行身之前,温疫营郁热盛,三阴之经,化气于三阳,故病传太阴,则腹满而嗌干。与温病略同,但内热之新故虚实不同也。卫化于阳明,营生于太阴,阳明旺而太阴衰,则卫闭而营...
...(《素问·奇病论》)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头痛不当数岁,故怪而为问。)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帝曰∶善。(髓以脑为主,诸髓皆属于脑也,故大寒至髓,则上入头脑...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此条叔和本列厥阴篇中.今移置此.此太阴经脏并受寒邪之证.叔和编入厥阴经中者.误也.下利腹胀满.里有寒也.身体疼痛.表有寒也.然必先温其里.而后攻其表.所以然者.脏气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