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紧接上章,孟子因此接着说:“天下有了正常的道路,小的规律就服从于大的规律,有小贤的人就服从于大贤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有东升西落这样的大的规律,因此作为一个人的规律就是小的规律,而小的规律是要服从大的规律的。因此,有小贤的人就...
...译文 公都子说:“滕更在您门下的时候,好象是属于以礼对待的那种人,可是您却不搭理他,这是为什么?” 孟子说:“凭仗着自己是贵族而问,凭仗着贤能而问,凭仗着是长辈而问,凭仗着有功勋功劳而问,凭仗着有老交情而问,这些我一律都不回答。滕更在其中...
...本书是南宋大儒朱熹与其门人对答的集录。全书共一百四十卷,由南宋末期的黎靖德编成,书的全名是朱子语类大全。朱子殁后,黎靖德收集其门人分记的语录(朱子所讲的话),将之编辑起来,并按其内容分类为二十六个项目。语类的内容生动,极具魁力。其中密布着...
...齐宣王想缩短丧期。公孙丑说:“只服丧一年,还是比不服丧要好吧?” 孟子说:“这就好象有人扭他哥哥的胳膊,你却劝‘你慢一点,轻一点’一样,应该教育他孝顺父母,恭敬兄长。” 王子中有死了母亲的,他的师傅为他请求服丧几个月。公孙丑说:“象这种...
...本篇本章是接着养浩然之气而讲的个人的修养问题,仍是对行为方式的讨论。孟子的学生陈代劝说孟子委屈自己去见诸侯,即使不能成就王道,也可以富国强兵而称霸于世。而孟子则认为,“枉尺而直寻”乃是就求利而言的,如果有利益,不论是屈曲一尺而伸展八尺,...
...译文 孟子从齐国到鲁国安葬母亲后返回齐国,住在嬴县。 学生充虞请教说:“前些日子承蒙老师您不嫌弃我,让我管理做棺椁的事。当时大家都很忙碌,我不敢来请教。现在我想把心里的疑问提出来请教老师:棺木似乎太好了一点吧!” 孟子回答说:“上古对于棺...
...先秦儒家对于人性善恶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中国人性论史上,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他认为,人性是善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孟子认为,人生来都有最基本的共同的天赋本性,这就是“性善”或“不忍人之心”,或者说对别人的...
...“贤贤易色”出自《论语·学而》篇第7则。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就是卜商,比孔子小44岁,孔子逝世后,他也收弟子讲学,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学者,这则语录大概...
...据传,孟子在游说各国期间,从齐国到魏国,途经干城(今市区孟轲村)被大雨所阻。 当时孟子声望颇高,一时间奔走相告,轰动全村。孟子住处门庭若市,登门求教者络绎不绝。 孟子见此人如此好施乐道,决定留下讲学数日。干城人也以此为荣,于是就在孟子讲学...
...公元前286年,齐又灭“五千乘之劲宋”,使得“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就是在这种齐国最强大之时,孟子对齐宣王说了一番“爱民”的话。这不是孟子痴心妄想要改变齐国的政策,而是孟子对当时战争的残酷的痛心疾首。老子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