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黄帝与歧伯、鬼臾区辈问难之书。《颅囟经》世传为黄帝之书。至周穆王时,师巫得之于崆峒洞,今不可考。《石壁经》或传以为黄帝时书,疑未必然。得之湘阴士人朱中立不倚。《金匮要略》后汉张机作。机,字仲景。前此其书未出,至国朝,...
...,但要求足三里针感向上传导,合谷穴需较强刺激、直至疼痛消失,每5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 体会:众所周知,针刺治疗对许多疼痛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而足三里是肚腹疾患、疼痛性疾患的要穴,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篇...
...□ 张明利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编者按:“六腑咳”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第三十八》云:“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
...古籍部份1、黄帝内经2、神农本草经3、伤寒论4、金匮5、针灸大成6、伤寒杂病论7、千金要方翼方近代优良中医书籍1、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四川唐容川字宗海着);2、伤寒发微,金匮发微(江苏淮阴曹颖甫着);3、伤寒论新义,金匮要略新义(余无言着)...
...本篇所举咳嗽,一为伤于初秋之湿,湿气内踞于脾,脾失运化,湿酿为痰,上袭于肺而成痰嗽;一为伤于秋末之燥,燥气伤肺,当时未发,至冬令金寒水冷发为干咳,二者皆伏气为患也。然而致咳之因,非止一端。《黄帝内经素问·欬论篇》:"五脏六腑皆令人欬,非独...
...本篇所举咳嗽,一为伤于初秋之湿,湿气内踞于脾,脾失运化,湿酿为痰,上袭于肺而成痰嗽;一为伤于秋末之燥,燥气伤肺,当时未发,至冬令金寒水冷发为干咳,二者皆伏气为患也。然而致咳之因,非止一端。《黄帝内经素问·欬论篇》:"五脏六腑皆令人欬,非独...
...古籍部份1、黄帝内经2、神农本草经3、伤寒论4、金匮5、针灸大成6、伤寒杂病论7、千金要方翼方近代优良中医书籍1、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四川唐容川字宗海着);2、伤寒发微,金匮发微(江苏淮阴曹颖甫着);3、伤寒论新义,金匮要略新义(余无言着)...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注:“居,不动也。”明代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注:“盖前虽似曲,而后则居然不动。”明代吴昆《素问吴注》:“脉之前至者曲而不伸,后至者倨而不动。”可见,各家注解不一。因此,今人理解分歧很大。 那么,“居”当是何义呢?...
...这些古代医籍能够刊行流传至今,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经校正医书局重修、刊行的医药书籍,现在可知的有:1、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校正后改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皇甫谧《针灸甲乙经》;3、张仲景《伤寒论》;4、...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黄帝内经》简介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黄帝内经·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