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 患者取仰卧位,取神阙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肚脐中央)、关元穴(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根据施灸的部位,取0.5厘米厚、直径大约3厘米的鲜姜片,用针穿刺数孔,放在施灸的穴位上,取大艾炷(...
...)生存期1。计算方法。以初诊日期算起,至末次诊疗为止,为生存期,并用直接法计算生存率。2。观察结果,生存6年以上1例,2年以上4例,1年以上9例,半年以上18例。(二)临床症状观察本组病例,经中医中药治疗后临床症状绝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谈一下治疗此证选方用药之思路。【老师】说得对。此方确系仲景之半夏泻心汤与枳术汤加减化载而成,实为东垣之枳实消痞丸,用此方治本证最为恰当。是方载于《兰室秘藏·卷上·心腹痞门》“治右关脉弦,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饮食”。由于姜5g,炙甘草、...
...故腹痛不减。治疗原则,仍以化瘀为主,不能因下血过多而采用固涩法,否则下血更多,腹部更剧。可宗基本方去川芎、红花、加血竭3g 花蕊石15g 生蒲黄30g 震灵丹12g 缓下血过多并止痛,必要时可加三七末2g吞服。因气滞血瘀的痛经,临床上...
...例,占11.6%。总有效率达88.4%。疗效判断参照《医学情况交流》75年8月号上海第一医学院妇产科医院制订标准。有效疗程需3-12个月经周期。讨论一、中医病因病机探讨:参阅祖国医学文献,其中《巢氏病源》对“血瘕”的描绘说:“瘕聚令人腰痛人...
...天,将小茴香与老母鸡同炖烂,加少许米酒和食盐服用。 [功用] 健脾补肾、温经散寒、调经助孕。 [主治] 痛经、不孕症等。 [用法] 口服。每月五剂,连服3月。 [阳记] 引自《民间百病良方》。验之临床多效...
...研究。1986年又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992年通过了市级鉴定。临床收集“膜痛”患者30例,年龄在17~44岁。病程最长者24年,最短3年。无生殖器官实质性病变,基础体温双相。治疗前予T3(3,5,3’-三碘甲腺原...
...,“行血则血循经络,不止自止,止之则血凝,血凝则发热恶食,病日痼矣”。唐容川《血证论》提出通治血证之大纲有四,其中以消瘀为第二法,认为“以去瘀为治血之要法”。即使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在治本的同时,也要注意适当配用化瘀之品,以防止血留瘀。...
...必须以滋脾敛肝为主。这样图本以治,自然效佳。【学员丙】符合滋脾敛肝法度的方药不少,为什么要独选资生汤呢?【老师】资生汤是近代名医张锡纯治疗阴虚劳热的第一方,载于《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一册。我一向认为本方的主要功效是滋补脾阴。方中重用生山药大滋...
...两个问题:第一,本例内热症状很明显,但外寒症状并不明显;第二,大便3日未解,为什么不用泻下药?【老师】不明显不等于没有。如微恶寒,汗少,苔薄白微黄,脉带紧象等,都是外寒未解之象。临床上要充分注意外寒,不要一见高热,就忽视了外寒的存在,更不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