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而喜燥。所以东垣《脾胃论》特着温补之法,盖特为胃气而设也。(张景岳)补编病患欲吐者,不可下之。○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诸呕吐,...
...》中规定栝楼是反乌头的,而在当代中医教科书里也没有将附子等同于乌头,栝楼与附子可以同用,如《中医内科学》五版、七版教材中的胸痹(心痛)阴寒凝滞证,在治疗方药中用栝楼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这里就是栝楼与附子同方。 实际上,...
...现代研究成功的青蒿素,对疟疾更具有卓效,受到世界的重视。我国人民对疟疾的认识甚早,远在殷虚甲骨文中已有“疟”字的记载。传染病在古代医籍中记载最详者首推疟疾。早在《素问》就有《疟论》《刺疟论》等专篇,对疟疾的病因、病机、症状、针灸治法等作了系统...
...辽宁科技出版社 1986年1月标题:中医内科学习指导出处: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9年8月标题:中医内科学(规划教材)出处: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7年6月标题:全国统编教材(五版教材)出处: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5年10月标题:高等中医院校...
...肝气病,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类证治裁,郁症》:“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主治宜苦辛凉润宜通。”【现代研究】肝郁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肝气郁结是最常见的中医脏腑证候之一,也是肝病发病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十余年来,一些...
...上浮之所致。又《金匮》论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痰饮之呕吐。洁古又有因气滞,因食积所致之呕吐。昔人云∶吐而诸药不效,必假镇重以坠之,吐而中气久虚,必借谷食以和之,详别其因,对症用药,不胶于一定之迹,方可应无穷之变耳。竹茹汤...
...目录 《揣摩有得集》呕吐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揣摩有得集》:呕吐散【处方】白术3克(炒)云苓3克 蔻米1.5克(研)法夏3克 扁豆9克(炒)制草1.5克 煨姜1片 伏龙肝3克【功能主治】治脾胃寒湿,致患呕吐,生来面色青白者。【...
...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为“淋闷”,并有“甚则淋”,“其病淋”等的记载。《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称“淋秘”,该篇并指出淋秘为“热在下焦”。《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描述了淋证的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
...呕吐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可见于西医中的许多疾病,多是由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如急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及梗阻、胰腺炎、胆囊炎,但也并非每次罪魁祸首都是消化道疾病,有时也可由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引起。中医认为,呕吐是由于胃...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一般来说,初病多实,日久损伤脾胃,中气不足,可由实转虚;脾胃素虚,复为饮食所伤,或成痰生饮,则因虚致实,出现虚实并见的复杂病机。但无论邪气犯胃,或脾胃虚弱,发生呕吐的基本病机都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济生方,呕吐》...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