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传鬼箭之说,有针挑、火 、油发、艾桃揩诸法。不敢服药,疑真有鬼祸,非也。识者辨之谓,鬼箭是风,神箭是寒,床箭是湿。痛而转动者,气与痰也;痛而难转动者,血也,各有方治。然中亦有杂痧者,先治痧毒,后除余症,亦箭亦须知也。【治验】一曹叔恒,...
...或曰∶“前子伤寒辨痧详矣,若犯痧似伤风何如”?余曰∶“肺主皮毛,心主血,肝主筋,伤风犯痧三部见者居多。”且风,阳也。风伤卫,仕表,故脉浮。伤风有汗,表虚也,故脉缓,有犯此症,脉不浮缓,反见沉紧或洪大,痧胀一验也。若伤风带寒,鼻塞畏冷,脉当...
...一言有不实,治有不效者,一句不载。 一药有不当,用有不明者,一味不入。 一据症用治,立方制宜,非痧唐录。 一按脉阅筋,恐人有误,详之有据。 一砭刺痧筋,必须紫黑毒血,据为实见。 一载杂症,仅取兼痧,请病虚实,悉在所略。 一心腹痧痛,刮放即...
...间微有形影与麻疹相似,有用升发之剂,惟恐不透。次日,迎余,六脉歇指,余曰∶“麻疹之病,何遽尔歇指耶?虽昏沉气喘,喉无痰声,脉不合症,斯痧胀之类麻疹者欤。”放头顶痧兼放左太阳及乳上痧三针,未愈。用荆芥汤加山棱、蓬术、白蒺藜微冷冻饮料之,发一身...
...病名。即痧证。又名痧气、痧秽。见《痧胀玉衡》。其症先吐泻,后心腹绞痛;或先心腹绞痛而后吐泻,胸膈作胀,头目不清,遍身肿胀,四肢不举,舌强不语。《痧症要略》:“痧胀者,气之闭也,火之逆也。……治痧者,必先开其气,降其火,而后胀可消也。若食阻...
...或谓∶“全书载痧,论治俱备,舌胎仅存其名,岂痧胀舌胎无可治乎”。余曰∶“非也。”盖谓痧胀有别症之舌胎则可,谓舌胎即痧胀之症,是不识痧胀之适当其然,并不识舌胎之所以然也。诚以舌胎乃足阳明胃腑热病,故治痧胀,先理其痧,后治舌胎即安;若先理舌胎...
...病证名。痧证之一。其症喉痛而无肿胀,痛处不定,喘急痰盛,有痧筋。《痧症全书》卷中:“痰涎壅盛,喘急如锯。痛苦喉蛾,但喉蛾内肿胀,痧只痛而无肿胀;形若急喉风,但喉风痛而不移,痧痛则无一定,且痧有痧筋可辨也。”参见痧、痧气条。...
...国语辞典 中醫上指猩紅熱一類的病。由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主要症狀為高熱、咽喉腫痛、發炎、潰爛,且全身伴有猩紅色痧點。多發生於冬、春兩季。...
...证名。痧发时在臂弯、腿弯上下,呈现深青或紫红色细筋。多由痧毒入于血分所致。《痧症度针》卷上:“凡两臂弯、两腿弯上下有细筋如丝,深青色,或紫或深红、或淡红者,痧筋也。”《痧胀玉衡》:“痧筋有现有微现,有乍隐乍现,有伏而不现。痧筋之现者,毒入...
...扯痧是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手指扯起皮肤,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之为扯痧疗法。 扯痧疗法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每当感受暑湿引起的痧症或不适,常用手指将患者的皮肤反复捏扯,直至局部出现瘀血为止。本方法简便,容易掌握,容易施用,效果较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