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生理学名词。出《灵枢·九针论》。主全身筋膜,与肢体运动有关。之气血充盛,筋膜得其所养,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素问·痿论》:“主身之筋膜。”《素问·六节脏象论》:“者……其充在筋。”《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散精于,淫气于...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169.htm

乳痈 肺痈 痿 心痈(附胁痈) 痈 肠痈 腹痈_《医学入门》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乳房胆乳头,妇人之乳,男子之肾,皆性命根也。病初呕渴增热寒;烦渴呕吐者,胆风热也。甚则毒瓦斯上冲,咽膈妨碍。寒热者,邪也,此皆表证,宜不换金正气散加天花粉能止渴呕,定寒热;咽膈有碍者,甘桔汤加生姜,或护心散。如溃后见此四证,为。...

http://qihuangzhishu.com/346/1093.htm

十二指肠的发生及其腹、背侧系膜的演化_《人体解剖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前肠尾侧端的原基首先呈梭形膨大,继之背侧缘增长形成胃大弯,腹侧缘生长较慢形成胃小弯。十二指肠原基形成凸向腹侧的C字形褥,并向腹侧系膜中生出突,进入原始横膈的间充质中。这样,十二指肠的腹侧系膜被分为前部和后部部分。此外十二指肠...

http://qihuangzhishu.com/970/494.htm

为血室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而见热除身凉;邪已入里,与血相互搏结,气血运行不畅,脉道不利故而脉迟。胸胁为肝胆经所循行的部位,肝藏血主疏泄,现热与血结,疏泄失司故胸胁下满如结胸状,后世称为“血结胸”。肝血亏,外邪乘虚而入与血搏结成实热,血热上扰神明而见谵语。期门为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322.html

产后中风_《轩岐救正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癸未冬陈昌元之内首胎恃壮.当风燥体.即病发热如燎.口噤眼歪.喘呕有沫.面目青黑.心腹膨胀.扬手舞足.脉见弦数不鼓.余曰此自招风邪非表病也急以姜附丸调灌.仍用当归四逆汤.加人参吴萸两剂.诸症如失....

http://qihuangzhishu.com/698/143.htm

创四项第一:北京实施“一两用”手术救活婴_普外科_【中医宝典】

...2002年12月30日上午10点半,北大医院手术室,一个持续20多个小时的世界首例“一两用”肝移植手术成功救活了个分别只有9个月和7个月大的幼儿,他们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 据北京晚报报道,北大医院由此也创造了世界首例“一两用”肝移植...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75.html

中医治疗脾胃久的中药方剂大全_【中医宝典】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丸 参术散 沉香养脾散 沉香养脾汤 代谷丸 大养脾丸 丁香半夏丸 扶元汤 诃黎勒散 藿香汤 姜合丸 姜合圆 姜汁汤 建脾人参丸 健脾人参丸 建丸 进食丸 理中散 钱氏白术散 养脾肥儿丸 方剂主治:脾胃久 白术散 ...

http://zhongyaofangji.com/zhuzhi/piweijiuxu.html

反_《证治准绳·杂病》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要略》云∶发汗令阳微,膈气,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冷,其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反。又云∶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名曰反。《伤寒论》太阳病,吐后汗出,不恶寒发热,...

http://qihuangzhishu.com/571/46.htm

丁香安丸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卫生总微》丁香安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卫生总微》:丁香安丸【处方】肉桂半,丁皮1两,藿香(去土)1两,滑石1两,茯苓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小儿,气逆呕吐,泄泻,烦渴欲饮,精神...

http://zhongyaofangji.com/d/dingxianganweiwan.html

与胆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疏泄功能异常,则可出现个方面的病理现象:一是的疏泄功能减退,即失疏泄,则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出现胸胁、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若木不疏土还可出现(脾)不和等症,可见食欲不振,脘腹痞满等脾胃功能失常之症状。因气行血行,气滞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58.html

共找到242,1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