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豆蔻丸_《脾胃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治脾胃虚而心火乘之,不能滋荣上焦元气,遇冬肾与膀胱之寒水旺时,子能令母实,致肺金大肠相辅而来克心乘脾胃,此大复其仇也。经云∶大胜必大复。故皮毛血脉分肉之间,元气已绝于外,又大寒大燥二气并乘之,则苦恶风寒,耳鸣,及腰背相引胸中而痛,鼻息不通...

http://zhongyibaodian.com/piweilun/811-6-66.html

远欲_《脾胃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何取之轻而弃之重耶!残躯六十有五,耳目半失于视听,百脉沸腾而烦心,身如众派漂流,瞑目则魂如浪去,神气衰于前日,饮食减于囊时,但应人事,病皆弥甚,以己之所有,岂止隋候之珠哉!安于淡薄...

http://zhongyibaodian.com/piweilun/811-6-70.html

脾胃证_《明医指掌》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然胃主司纳,脾主消导,一表一里,一纳一消,营运不息,生化气血,滋荣脉络,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借此以生养。故四时皆以胃气为本,如易之坤浓载物,德合无疆,故万物资生于坤元也。《脾胃论》云∶人之脾胃盛,则多食而不伤,...

http://qihuangzhishu.com/640/125.htm

【中医学堂】药方渊源_【中医宝典】

...,博采众方”,著《脾胃论》,后世称为“补 [3]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880.html

和中丸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丹溪心法》和中丸 《医学心悟》和中丸 《幼科直言》和中丸 《普济方》和中丸 《青囊秘传》和中丸 《摄生众妙方》和中丸 《御药院方》和中丸 《脾胃论》和中丸 《东垣试效方》和中丸 《痘疹一贯》和中丸 《宣明论》和中丸 《圣济总录》和...

http://zhongyaofangji.com/h/hezhongwan.html

调中益气汤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脾胃论》调中益气汤黄 (一钱) 人参(去芦头,有嗽者去之) 甘草 苍术(以上各五分) 柴胡(一味为上气不足,胃气与脾气下溜,乃补上气,从阴引阳也)橘皮(如腹中气不得运转,更加一分) 升麻(以上各二分) 木香(一分或二分)上件锉麻豆大。都作...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tiaozhongyiqitang.html

路志正_读经典 做临床 跟名师 缺一不可--跟师路志正教授日记(三十一)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所以,平时也有意看一些诸如《脾胃论》等书籍,充实提高,以求能对路老的学术思想深刻领悟。初读《脾胃论》时,我对东垣补脾胃泄阴火升阳气观点中的“阴火”观点总是疑惑不解,随着侍诊路老时间的延长,读书的体会逐渐深刻,个人对阴火的认识也逐渐加深。阴火...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zhizheng/1107-2-31.html

盗汗因于气虚阴火——当归六黄汤浅识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破解?笔者重新学习东垣著作,又有新的认识。 当归六黄汤见于《兰室秘藏·自汗门》,自汗门开篇有一小节“自汗论”,与《脾胃论·阳明病湿胜自汗论》几乎雷同。《脾胃论》中说:“或曰:湿之与汗,阴乎阳乎?曰:西南坤土地,脾胃也。人之汗犹天地之雨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337.html

医以通变称良——李东垣治虚人外感案赏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补中益气汤可以治疗虚人外感,这为历代医家所共识。读古今医案,见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虚人外感时,或用原方,或加大方中升麻、柴胡用量,或加用表散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载有一则虚人外感医案,叙证明晰,用方恰当...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424.html

升阳益胃汤_《脾胃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 (二两) 半夏(汤洗,此一味脉涩者宜用) 人参(去芦) 甘草(炙,以上各一两) 防风(以其秋旺,故以辛温泻之) 白芍药 羌活 独活(以上各五钱) 橘皮(连瓤,四钱) 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 泽泻(不淋勿用) 柴胡 白术(以上各三钱...

http://zhongyibaodian.com/piweilun/811-4-6.html

共找到82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