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著作。简称《唐本草》。五十四卷。唐·苏敬等撰于659年。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分为正文、图和图经三部分。《新修本草》正文二十卷,目录一卷,是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和《本草经集注》等书基础上进一步增补了隋、唐以来的一些...
...药学著作。简称《唐本草》。五十四卷。唐·苏敬等撰于659年。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分为正文、图和图经三部分。《新修本草》正文二十卷,目录一卷,是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和《本草经集注》等书基础上进一步增补了隋、唐以来的一些...
...《活人书》有云∶中脘有痰,令人憎寒壮热,胸膈痞闷,有类伤寒。又云∶伤寒只传足经,不传手经。地之寒、暑、风、湿,皆作蒸气,足常履之,遂成香港脚,所以病症与伤寒相类。此等议论,大是惑人。夫伤寒为热病,有六经传变之异。痰本人身津液血凝气滞而成,...
...介绍了针灸的方法及要穴的应用,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卷下记述十四经穴及奇穴。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针灸学简编》针灸著作。中医研究院编。共六篇:针灸的发展及特点、经络、穴位、针法、灸法、临床治疗,书中根据中医理论体系,对传统的针灸文献...
...病名。风从内生的中风病。简称类中。见《医经溯洄集·中风辨》。因非外中风邪,故亦称非风。由肾阴不足,心火炽盛,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或气虚血虚,或湿痰壅盛,化热生风所致。《类证治裁·中风》:“河间主火,谓心火暴盛,肾水虚衰;东垣主气,谓猝中乃...
...悗,取足少阴。”可用六味地黄汤加减;④胃气虚寒也可致本病,多伴有口吐清水,四肢逆冷,脉象沉伏等症状。治宜温中散寒,方用桂附理中汤加减。舌柱解剖名称。舌下之大筋。出《灵枢·终始》。《类经》卷二十一:“舌柱,即舌下之筋如柱也。”似指舌系带而言。...
...◎三洞并序 《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凤篆龙书,金编玉字,修服者因兹入悟,研习者得以还源。故《玉经隐注》云:三洞经符,道之纲纪。《本...
...然后知太祖焉。故今天下土地,多坐于下。 ○南北卷 国初会试,多中南人,故名臣多出南人,观建文死节之士可知矣。《余冬序录》以为洪武元年定南、北、中三色卷以取士,恐不然也。予见《三朝圣谕录》载:仁宗时,杨文贞公奏分南北卷,及蹇义等议定各处额数。议...
...李龙《墨砚铭》云:“书契既造,砚墨乃陈。”则是有书契即有墨矣。予恐特有其名,或煤炭之类耳。不然,何不见之于书史?至汉尚书令仆丞郎月给隃糜墨二枚,似方有墨也。至于五代,则专工而精致矣。盖后梁、南唐、前后二蜀,其主俱好文事,各地置笔墨纸务之官,...
...音抛。 音直。)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也。(当各随其经,以针补之。)短虫多则梦聚众。(《素问·脉要精微论》。繁盛之象也。)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长虫势力相角,内有损伤,故梦兆亦然。凡本论之文,与前篇同者,俱不重载,故止存此二条。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