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逢源》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 辨正张石顽伤寒绪论温热各条 辨正吴又可温疫论各条 卷下 论温病与伤寒病情不同治法各异 论伏气发温与暴温病原不同治法各异 论伏邪外发须辨六经形证 论温病初发脉象舌苔本无一定 伏温从少阴初发证治 伏温由少阴外达三阳证治 伏温热结胃腑证治 ...

http://qihuangzhishu.com/813/index.htm

《温热逢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 辨正张石顽伤寒绪论温热各条 辨正吴又可温疫论各条 卷下 论温病与伤寒病情不同治法各异 论伏气发温与暴温病原不同治法各异 论伏邪外发须辨六经形证 论温病初发脉象舌苔本无一定 伏温从少阴初发证治 伏温由少阴外达三阳证治 伏温热结胃腑证治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refengyuan/index.html

温病指南》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高秉钧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凡例 卷上 温病总论 伤寒温病辨(四则) 风温上焦篇 风温中焦篇 风温下焦篇 卷下 湿温上焦篇 湿温中焦篇 湿温下焦篇 附温病治法要略 附方 ...

http://qihuangzhishu.com/271/index.htm

温病一_《伤寒寻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温病之于风寒.在太阳病初起时.已自不同.仲景于伤寒中风而外.明揭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太阳中风.啬啬恶寒.翕翕发热.太阳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太阳温病.但发热.不恶寒.而其辨证最要之诀.又全在渴之一字.盖风寒之邪....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xunyuan/725-6-21.html

温病兼虚热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温病兼虚热 【病人基本资料】 山西高××,年二十八岁,客居天津,于仲秋得温病。 【病因】 朋友招饮,饮酒过度,又多喝热茶,周身出汗,出外受风。 【证候】 周身骨节作疼,身热39.4℃,心中热而且渴,舌苔薄而微黄。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时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50.html

吴鞠通,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_【中医宝典】

...吴塘(1758-1836),字鞠通,又字配珩,江苏淮阴人,清代著名医学家,为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吴鞠通从小苦读诗书,想走科举之路,得个功名,但十九岁时,他父亲生病,终于死去,吴鞠通愧恨难名,哀痛欲绝,他认为父亲病了自己却不懂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54.html

自序_《温病正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意会者,则难知难能。果欲见垣一方,则非别具会心不可。温病之名不正,由来久矣。苟任其庞杂淆混,诚恐毫厘之差,而有千里之谬,松如之为此惧也久矣。今春承乏湖南国医专科学校讲席,教授温病学,是用不忖谫陋,采辑古今温病学说,加以辨正,名之曰《温病正宗》...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bingzhengzong/723-5-0.html

经方与温病、北派经方家与南方温病派如何区别二者呢?_《中医之钥》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经方与温病、北派经方家与南方温病派对医学的研究角度是完全不相同的,从内经到本草的解读都不一样,如何区别二者呢?很简单,处方中从不见麻黄桂枝石膏附子等药物,且视之如蛇蝎,不但自己绝不使用,还告诉病人不可使用,怪其做用过大,属于峻药,会有许多...

http://qihuangzhishu.com/127/155.htm

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_《医学衷中参西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而一则性热,一则性凉,温病宜凉不宜热,故用桂枝不如用连翘。而当日仲师不用者,亦因其未列入药品也(《伤寒论》方中所用之连轺是连翘根能利水不能发汗)。况大青龙汤中桂枝之分量,仅为麻黄三分之一,仲师原因其性热不欲多用也。一为小青龙汤。其方外能...

http://qihuangzhishu.com/513/351.htm

温病_时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温病是感受四时不同的温邪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 【温病】 是感受四时不同的温邪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古代对于“热病”,多用“温病”一语以概括;后人有认为“热”轻的为温,重的为热,但实质上是相同的,故温与热往往互称,又统称为温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747.html

共找到109,5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