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详加论述,次之以经痞、温热、痉湿,并采《尚论篇》及其他各家有关著作。后书以证为纲,共列一百四十余证,以诊脉、察色、劫病、刺灸诸法为目,并有附方。另有《诊宗三昧》专述脉诊之理,亦有创见;其《张氏医通》则仿王肯堂《证治准绳》之列,采撷古经方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474.htm

《伤寒论》在线阅读

...法 译文 平脉法 译文 伤寒例 译文 辨痉湿脉证 译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译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译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译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译文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译文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译文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译文 辨...

http://www.wenxue360.com/guji/shanghanlun.html

证候的自然哲学特征_【中医宝典】

...一些病,其中疟疾、脚气病、中、痛风等病名沿用至今,并为后来传入的西医所接受。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94.html

白虎加人参汤方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表里俱热矣。大热之气,得辛凉而解,犹之暑之令,得金风而爽,故清凉之剂,以白虎名之。又曰:厥阴条中有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可证此条之非里有寒矣。魏荔彤曰:此里尚为经络之里,非藏府之里,亦如卫为表,荣为里,非指藏府而言也。...

http://qihuangzhishu.com/337/62.htm

自汗_《医效秘传》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恶风自汗,伤湿则身重自汗,中暑则脉虚自汗,中则烦渴自汗,湿温则妄言多汗,风温则鼾睡自汗,霍乱则吐泻自汗,柔痉则搐搦自汗,阳明则潮热自汗,阴虚则身倦自汗,亡阳则遂漏不止自汗,各开本条,不及细详。设或汗如贯珠,喘而不休,又为卫绝不治之症也。...

http://qihuangzhishu.com/815/66.htm

《金匮要略方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略去伤寒部分,仍厘定为三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所述病证包括内伤杂病方面有:痉湿、百合、狐惑、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等40多种病证;外科方面有痈肿、肠痈、刀斧伤、浸淫疮等病证;女科方面有经、带、杂...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588.htm

湿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或湿变为热,热变为燥,收引拘挛作痛,蜷缩难伸,名曰着痹,此湿痹之证也。湿痹之因,或身居卑湿,湿气袭人;或冲风冒雨,湿留肌肉,内传经脉,或雨湿之年,起居不慎。”《金匮要略·痉湿病脉证并治》则谓:“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者,此名湿痹。...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372.htm

《金匮要略方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略去伤寒部分,仍厘定为三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所述病证包括内伤杂病方面有:痉湿、百合、狐惑、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等40多种病证;外科方面有痈肿、肠痈、刀斧伤、浸淫疮等病证;女科方面有经、带、杂...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08.htm

湿阻_【中医宝典】

...,中医药对湿阻病的治疗有较强优势,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等许多篇章对湿病的病因、临床特征都有所讨论,指出外湿“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困阻中焦等。汉《金匮要略·痉湿病脉证并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079.html

一物瓜蒂汤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治湿,即所以治暑。瓜蒂苦寒,能吐能下,去身面四肢水气,水去而暑无所根据,将不治而自解矣。此治中暑兼湿者之法也。《医宗金鉴》一物瓜蒂汤瓜蒂二十个右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物瓜蒂汤瓜蒂治病,身热重痛,而脉微...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yiwuguaditang.html

共找到44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