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四种论断疾病的方法,这就是望、闻、问、切四诊。望诊就是医生运用视觉来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闻诊就是医生凭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问诊就是医生凭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
...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今察脉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于诊法甚详.于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脉之法.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诊道愈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也.夫脉为胃气之本源.其阴阳精要.即相为对待...
...中医诊断学,是历代医家临床诊病经验的积累,它的理论和方法起源很早。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就以“切脉、望色、听声、写(犹审)形”等为人诊病。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不仅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而且提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
...脉沉取”的方法则与我们讨论的举按法有较大的出入。平心而论,寸口脉虽一寸九分,但其皮肉厚薄却不均匀,寸部薄而尺部丰厚。若三指同等用力,则寸关尺三部的脉象常常有浮沉之差异。如《四诊抉徽》所云:“尺居关后肌肉隆起,脉道沉下,故必推筋至骨,重取方得...
...《脉经》曰∶七诊者,一静其心,存其神也;二忘外意,无思虑也;三均呼吸,定其气也;四轻指于皮肤之间;探其腑脉也;五稍重指于肌肉之际,取其胃气也;六再重指于骨上,取其脏脉也;七详察脉之往来也。据《脉经》所说,指临时言。以余诀之,用功不在临时,...
...缺氧、缺血,与中医所说的瘀阻心脉相吻合。桃红四物汤源于《医宗金鉴》,由妇科名方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而成。熟地、白芍滋阴养血为主;当归、川芎同为血中气药,当归以养血为最,川芎以行气为妙,二药相合气血兼顾助熟地、白芍行气活血,散瘀通脉;桃仁破瘀力强...
...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夫诊候之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均,气血未乱,精取其脉,知其逆顺,非其时不用也。深...
...内容,很多中医可从患者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味诊病。如果患者在就诊前吃了大蒜,用了香水,用了气味浓烈的护肤品或洗浴时用了香波等,就会影响闻诊的准确性。所以,不要在就诊前洗浴,不要吃大蒜等食物,不可使用香水、香精与香料等。 四、实事求是的态度很重要 ...
...前面已经说过,中医辨证靠四诊合参,一个医生即使切脉经验非常丰富,也不可能单凭切诊就准确无误地辨识病证。诸如病人的发病情况,经过何种治疗,效果和反应如何等材料,都只能通过问诊才能获得,故问诊甚为重要。 中医问诊的要点有二:第一是,要根据辨证的...
...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其中望诊是诊病的首要环节,它包括了望精神状态、望面部气色、望舌苔、望舌质、望唇甲等诸多方面,它是患者留给医生的最初印象,对其他三诊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中医角度说,面部不同的颜色、舌苔不同的色质所代表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