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疡辨经络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疮疡诊法之一。见《外科启玄》卷一。该诊法根据所患疮疡的部位及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分布,来推断疮疡属何经络,以便分经用药。如阳明经多气少血,如疮生手、足阳明经部位,则易收口;太阳、厥阴经多血少气,如疮生手、足太阳经和厥阴经部位,则易下陷,治疗时...

http://qihuangzhishu.com/167/842.htm

《丹医秘授古脉法》的内容_《丹医秘授古脉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人体上?中?下(或五脏)气脉盛衰与疾病状况的诊脉方法,因此一般认为:中医的诊脉方法发展成现今所见之方式,确实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并将王叔和作为脉诊之法发生转变的始作俑者,或褒或贬地加以评说。《丹医秘授古脉法》站在尚古、复古的立场上,对...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3.htm

简述中医查体医疗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比如腋前线,腋后线,胸正中线等腹部也要采用折量法,标记有关经络走行部位。 “明堂望诊”自古为中医诊法之重点,中医查体最后到头面部结束。 从“腧穴”探讨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 中医治疗前常常要对病变部位分阴阳,治疗方法分阴阳,阴病阳治、阳病阴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755.html

吏仓脉_《丹医秘授古脉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胰为太仓之吏,司升降,盖言五味入脏之支出分配,由胰主用是也。一、所候:胰经脉二、部位:阳池与支正穴三、诊法:单候气不候脉,用大指和中指(蛇头劲)捏患者无名指端两侧时,阳池穴应有鼓指感;同法捏无名指第二节两侧时,支正应有鼓指感。四、所主:...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5-15.html

触诊方法_《物理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触诊可用于检查身体任何部位,便在腹部检查时尤为重要,常用触诊方法有:(一)直接感触法:以手掌或手指直接轻置于体表被查部位,以感触被检查部位的温度高低、有无细震颤或搏动感等,主要用于体表检查。(二)浅部触诊法:将右手放在被检查部位,以掌...

http://qihuangzhishu.com/1015/27.htm

竿珠脉_《丹医秘授古脉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所候:小肠经二、部位:小海穴三、诊法:本脉以候气为主,用中指叩弹小海穴。四、所主:诊法一般叩弹一次即出现麻跳,两次方出现者为气迟,三次方出现者为气迟甚,四五次方出现者为小肠气化功能极差。叩弹后跳痛但不麻者为小肠热证。叩弹后麻木不仁为患...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5-13.html

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及其原则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整体察病是中医诊断学的一个基本原则。2。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辩证求因,就是在审察内外、整体察病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一系列的具体表现,加以分析综合,求得疾病的本质和症结所在,从而审因论治。所谓辨证求因的“因”,除了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通常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1-2.html

望色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望色是指通过观察病人皮肤色泽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皮肤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因而望色能了解脏腑功能状态和气血盛衰情况。《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望色以望面部气色为主,兼望肤色、目睛、爪甲等部位。根据五行学说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41.html

望形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望形,即望形体,是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等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1.形体强弱 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 (1)体强:指身体强壮。表现为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皮肤润泽,精力充沛,食欲旺盛。说明内脏坚实,气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54.html

用中医学健康观指导养生_【中医宝典】

...□ 宋俊生 杜元灏 于春泉 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的健康观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确立了,即“天人合一”的健康观,“形神合一”的健康观,“阴平阳秘”的健康观,“正气为本”的健康观。此外,《黄帝内经》中把头发、牙齿和肌肉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808.html

共找到368,34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