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新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伤寒著作。附针灸治疗法。承淡安注解,朱襄君参订。承氏参考多种伤寒论注本及有关著作,对仲景原文采取提要、注解、小结的形式予以详析,并对六经病证补充针灸疗法。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试用中西汇通的理论注释经义,有其进步意义,但书中的注解和方论杂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23.htm

两宋时期校正书局与医书大量刊行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衍义等4种。浙刻本及其他坊刻本主要有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4种。(二)医家私人刊本宋代医家多有私人出资命工刊刻自著或其他医书,以广流传。主要有史堪的史载;庞安时门生魏炳刊刻的伤寒总病论);朱肱曾校刊金匮要略、又刊刻自著...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73.htm

肺痿一十首_外台秘要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术】

...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师曰,肺痿咳唾,咽燥欲饮水者,自愈;自张口者,短气也。(出第十七卷中)仲景伤寒论疗肺痿吐涎唾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溺,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冷,必眩,甘草干姜汤主,以温其脏。...

http://qihuangzhishu.com/121/221.htm

通俗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综合了张仲景以后直至近代各家的伤寒、温热学说。近人曹炳章又补其缺漏,徐荣斋复予重订,改名为重订通俗伤寒论,于1956年由新医书局出版。现存1916年铅印本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4/295.htm

通俗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综合了张仲景以后直至近代各家的伤寒、温热学说。近人曹炳章又补其缺漏,徐荣斋复予重订,改名为重订通俗伤寒论,于1956年由新医书局出版。现存1916年铅印本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45.htm

身热_史载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大府秘,头痛,口干,舌粗,骨疼,六脉洪大而实,有骨力,又数,宜用此。茯苓 麦门冬(去心) 芍药 麻黄丹皮(四铢)上如前法,为粗散。□肝气热,身亦发热,其状与心火胜同,以风热同化,木火相助,其候同也。然肝发热,所以不同者。虽热而往往自...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zaizhifang/836-4-13.html

伤寒论中的“自愈”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过程,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以平为期”。 如伤寒论第58条所说:“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亦即“阴阳自和”是“必自愈”的内在动力,是人体经过漫长进化所具有的自愈功能。 我们要重视机体的这种自愈...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245.html

伤寒论三阴三阳指病位——从“欲解时”谈“六病”本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文字摘于李心机伤寒论通释中对“太阳病欲解时”条文的解释,是说通过“欲解”这个桥梁,让人们发现了“人的病”与“天之时”联动的规律。任何尊重张仲景原意的学者,在面对这6条整齐划一的原文时,都应该领会到将伤寒论仅仅定位于“症候群”、“症...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340.html

风热致衄_凌临灵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术】

...沈右(年二十五岁,二月) 感受风温,扰于阳明,头胀身热,脘闷咯痰,血自鼻孔中流出,伤寒论所谓红汗而解也,脉弦数而浮,治宜清解。元参 黑山栀 丹皮 鲜竹茹 银花露 薄荷尖 橘红 象贝 通草 连翘 川郁金 怀牛膝 白茅根暑风鼻红宜从此...

http://qihuangzhishu.com/268/73.htm

治痢诸方_史载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治脾胃虚冷,停水滞气,凝而成涕,所下痢,浑是白涕,宜吃此,初得痢时,并无壮热头痛,方可吃此药。舶上硫黄一两,细研如尘。上以白面一分,锅内炒令熟,放冷,于乳钵内,与舶上硫黄末同研令匀,滴熟汤,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以止为度,空心,温...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zaizhifang/836-5-6.html

共找到560,87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