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平人气象论》曰∶“长夏胃微软弱曰平,但代无胃曰死”者,盖言无胃气而死,亦非以代为止也。若脾王四季,而随时更代者,乃气候之代,即《宣明五气》等篇所云者是也。若脉平匀,而忽强忽弱者,乃形体之代,即《宣明五气》等篇所云者是也。脉无定候,更变...
...及腰,尺主下焦小腹及足,此三部所主之大略也。左手关前心之部也,左手当关肝之部也,左手关后肾之部也。右手关前肺之部也,右手关上脾之部也,右手关后亦肾部也。(此六部原与《脉诀》脏腑配诊相同,今遵《内经》诊候故删其府之配也。)六部脉候各按四时而有...
...《明医杂着》(公元 1549 年)明.王纶(节斋)着。六卷。内容为医论、诸证、小儿证治等,此书也受朱震亨学说的影响。 注序 补注《明医杂着》序 卷之一 仲景东垣河间丹溪诸书孰优 处方药品多少论 异法方宜论 丹溪治病不出乎气血痰郁 产后发热...
...夫三部之中,俱见一脉,所主杂病,略而言之。《脉经》曰∶阳邪来见浮洪,阴邪来见,水谷之邪来见实坚,寒癖之邪来见弦小。又曰∶浮而滑者宿食也;短而滑者酒病也;迟而滑者胀满也;洪而大者伤寒也;浮而数者伤风也;浮而急者,饮食不消,脾不磨也;沉而弦者...
...肺之外卫。暴感之状,虽与伤寒相同,但始终在肺,并无传变为异。故《内经》所谓,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颊,则下少阳也。初起宜苏叶、白芷、薄荷、前胡辛以泄其卫,桑皮、橘红、积壳、桔梗苦以降其逆。正(内经)所谓:肺苦气上逆,即食苦...
...伤寒汗、下、温之法,最不可轻据脉以验证,问证而对脉。太阳者,阳证之表也。阳明者,阳证之里也。少阳者,二阳三阴之间。太阴、少阴、厥阴,又居于里,总谓之阴证也。发于外,则太阳为之首。发于内,则少阴为之先。太阳恶寒而少阴亦恶寒,但太阳之脉多浮,...
...伤风虽病之小者也。然谚云不醒即成痨,盖由乎金水二脏不足,阳气不能卫之于外也。《经》曰∶伤于风者,头先受之,故必头痛。《经》曰∶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故必发热自汗。若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经》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
...疽之兆。” 《脉诀启悟注释》:“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数风热,浮洪风火,浮涩伤营,浮芤失血,浮短气亏,浮濡气衰。” 《三指禅》:“浮紧伤寒,浮虚伤暑,浮数伤风,浮迟伤湿。” 《脉学阐微》:“浮迟表寒,浮洪表热,浮缓中风、风湿,浮濡伤暑,浮滑...
...作者:? 朝代:? 年份:? 《仁斋直指》序 卷之一\总论 五脏所主论 五脏病证虚实论 诸阴诸阳论 血营气卫论 脉病逆顺论 男女气血则一论 问病论 论《易简方论》 附∶原脉论(出《保命集》) 附论五篇(出《丹溪心法》) 附∶十二经脉歌 火...
...代脉关乎寿,结脉因乎寒,促脉因乎热。平脉歇止,则不关乎寿与寒热,亦自有说。盖一呼一吸,脉来六寸,血营气卫,息数一万三千五百通,脉行五十度,是为一周。稍为痰气所凝,则脉为之一止。非如代之止有常数,结促之止由迟数而得也。天地万古不老,而有岁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