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分发脏腑定位_《诊家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问·脉精微论》曰∶“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季胁,小肋也。在胁下两旁,为肾所近之处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尺外者,尺脉前半部也。前以候阳,后以候阴。背为阳,肾附背,故外以候肾。腹为阴,故里以候腹。所谓腹者,凡大小肠、膀胱、命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801-4-10.html

论时邪_《医必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理?即七日传经,在《内经》亦明白示人,在太阳,即在太阳治之,不必待传阳明也;在阳明,即在阳明治之,不必待传少阳也;在阳分,即在阳分治之,不必待传入阴分也。且所谓一日、二日者日字,亦不可呆讲,犹言一传、二传耳!盖人有虚实不同,有胃气素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ibibian5718/305-11-0.html

《校正内经太素杨注》后序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善本。吾姻友萧北承孝廉,精于医,始聚群籍校正其书,殚精二十年,以成此本。余受而读之,盖合《灵枢》、《素问》纂为一书,编次卷目,皆有不同,反复以观,然后内经》十八卷之自有真,后人援他书以窜乱《素问》者固非,而据一二浅短之文,疑《灵枢》之出于...

http://qihuangzhishu.com/106/214.htm

止的解释_止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適可而止,不作無限的要求。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四遊記.東遊記.第四回:「止不求才,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岡,何必戀塵埃?」 其所應止之處。 禮記.大學:「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 朱熹....

http://hanwen360.com/c/311215.html

胃脉论_《内经博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令.而反受克于毛.则胃之衰败已征矣.而曰至秋病者.前此春夏三阳得令.尚能扶我至秋.则胃不能胜而为病也.若毛甚则胃家之太和已戕.命曰今病.即今已不能掩其恶也.夫人之生.天地合德.得阴阳五行之全.然自孩提毁齿以来.天癸未至.肾元弗充.有待于...

http://qihuangzhishu.com/726/31.htm

自序_《医必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余虽稍知医道,实儒生也。儒者佩圣门之训,一言必慎,敢好辨哉!虽然,医不至于杀人,不辨可也;医杀人而予不知,不辨可也;杀人在一时,而不至流毒后世,即不辨犹可也。奈今之医者,并不知医,惟求利,草菅人命,恬不为怪;即或稍有涉猎,而偏之为害,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ibibian5718/305-2-0.html

文达礼的解释_文达礼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同“ 書達禮 ”。 《何典》第十回:“你既這等文達禮,曉得敬重我……便饒你性命。”参见“ 書達禮 ”。...

http://hanwen360.com/cy/187426.html

的解释_前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預未來的事。 禮記.中庸:「至誠之道,可以前。」...

http://hanwen360.com/c/324711.html

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五首救诸劳损病方的现实意义_【中医宝典】

...均称之为食养,也就是饮食养生的意思。《黄帝内经》指出,人体虽因饮食五味以生,但如过量、过偏,亦可因饮食五味以损,即“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敦煌卷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根据《黄帝内经》的论述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47.html

最早提出血液循环学说--《黄帝内经》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指出:“心主身之血脉”,认识到血液在脉管内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 还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内溉五脏,外濡腠理。”这把心脏与全身血脉的联系,血液在经脉中呈循环式的运行,内及于脏腑,外布于肌肉,并为无休止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62.html

共找到212,76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