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罗福颐.对武威汉代医药简的一点认识[J].文物,1973,(12):30. 4、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县文化馆合编.武威汉代医简[M].第1版.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 5、张天.介绍我国第一部方剂学——武威汉代医药简[J]....
...蒙文、藏文名词并列对照,还附有579幅图。蒙医药家敏如尔·占布拉却吉丹桑璞仁来所著的《方海》则是一部完整的蒙药方剂学经典。 蒙医诊断学是以《四部医典》为理论依据,问、望、切三诊为主的诊断学。18世纪罗布桑苏勒和木写的《脉诊概要》和伊希巴拉珠...
...岁,我29岁,这就是我半路出家学中医的原因。 当时使用的教材是上海中医学院编的《中医学基础》、《中草药学》、《方剂学》、《鳖甲汤等数十个方剂治疗当今西医药不容易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至今,我在国内外医药学杂志上...
...所以须甄明即因土地名号,后之学者,容易即知,其出药土地。凡一百三十三州,合五百一十九种,其余州土,皆不堪进御,故不繁录耳。”于《千金翼方》中列节专论。孙氏此项工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方剂学的成就 隋唐时期,无论在临床实践还是方剂理论的...
...又渗透有汉医学的壮族医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文献记载的壮族医药大量增加 唐宋著名的本草学、方剂学著作及有关壮乡风土人情的《岭外代答》、《桂海虞衡志》、《岭表录异》等,都记载了大量的壮族医药经验,反映了这一时期壮族的医药水平。...
...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这些著名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都证实有较高的疗效,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后来不少药方都是从它发展变化而来。喻嘉言高度赞扬张仲景的《伤寒论》,...
...校正。在方书和方剂学著作方面政府也曾4次组织医官集体编纂大型方书,并组织官铸针灸铜人,编纂针灸图经。最值得一提的是校正医书局的成立。宋以前医籍多赖辗转手抄,流传,以致讹误、衍脱很多。宋政府在开国不久即诏令征集收购医书,进行整理、修订。嘉祐二...
...。这就逐渐形成了祖国医学中的方剂学。中药复方方剂的组成是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性能和相互关系配伍而成的,通常由主药、辅药、佐药及引药组成。加还有1种调和药,可以调和各种药物的性味,以利药物协同治病。但有时1个方剂中并不一定都具备...
...修订、校正。在方书和方剂学著作方面政府也曾4次组织医官集体编纂大型方书,并组织官铸针灸铜人,编纂针灸图经。最值得一提的是校正医书局的成立。 宋以前医籍多赖辗转手抄,流传,以致讹误、衍脱很多。宋政府在开国不久即诏令征集收购医书,进行整理、修订...
...,“和谐”是中华文化的哲学精髓,也在中医之中得到了深刻体现。中医是“阴阳五行”之学,在临床上有个方剂学术语“君臣佐使”,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