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补天石》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一)温病者,冬月伏寒之所变也。冬月伏阳在内,感寒不即病,伏藏于肌肤之间,至春时温气将发,又受暴寒,故春变为温病,既变之后,不得复言为寒矣。又伤寒汗下后,过经不解,亦名温病。并不可发汗,盖过经而发,不在表也;已经汗下,亦不在表也。《经》曰...

http://qihuangzhishu.com/723/22.htm

怀妊受温病兼下痢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怀妊受温病兼下痢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张氏妇,年近三旬,怀妊,受温病兼下痢。 【病因】 受妊已六个月,心中恒觉发热,继因其夫骤尔赋闲,遂致激动肝火,其热益甚,又薄为外感所束,遂致温而兼痢。 【证候】 表里俱壮热无汗,心中热极,思饮冰水,...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201.html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形声。从木,攸( yōu)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twig] ,小枝 也。——《说文》 桑柳丑条。——《尔雅》 遵彼汝坟,伐其枚。——《诗·周南·汝坟》 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陶潜《联句》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http://hanwen360.com/x/6761.html

怀妊受温病兼下痢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张氏妇,年近三旬,怀妊,受温病兼下痢。 【病因】 受妊已六个月,心中恒觉发热,继因其夫骤尔赋闲,遂致激动肝火,其热益甚,又薄为外感所束,遂致温而兼痢。 【证候】 表里俱壮热无汗,心中热极,思饮冰水,其家人不敢予。舌苔...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05.html

温病兼吐泻腿抽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温病兼吐泻腿抽 【病人基本资料】 族侄××,年五十三岁,于仲春下旬得温病兼吐泻,腿筋抽缩作疼。 【病因】 素为腿筋抽疼病,犯时即卧床不能起,一日在铺中,旧病陡发,急乘车回寓,因腿疼出汗在路受风,遂成温病,继又吐泻交作。 【证候】 表里俱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45.html

裘沛然_一、倡导“伤寒温病一体论”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汉代医学大家张仲景着《伤寒杂病论》,开辨证论治之先河,为治疗外感热病树立圭臬。清代名医叶香岩创温病论,他以伤寒主六经,温病主卫气营血,是两门学问。自叶氏之说兴,中医界由此引起伤寒和温病二个学派长期的论争。裘氏于仲景、香岩之学,寝馈50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upeiran/525-3-1.html

周序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医专校温病教授,因感温病专书向无善本,特搜罗古今医籍,阐发奥蕴,且抒心得,穷源竟委,综合成书,颜曰《温病正宗》。忠虽不知医,然深悉先生医学之精,治病之奇,则其书足为世重可知,兹因付梓,故述其大凡云尔。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宁乡周守忠恕安氏谨序...

http://qihuangzhishu.com/723/2.htm

温病阴暑_《松峰说疫》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此事难知》云∶冬行秋令,当寒而温,火盛水亏云云。推作瘟病之原,固为近理。乃又云∶火土合德,湿热相助,故为温病。是温病必原于湿热,将湿热一门,并可以不立矣。须知湿热乃夏时之正气,瘟疫乃天地之杂气,二者迥乎不同。谓瘟病而兼湿热则有之,未闻...

http://zhongyibaodian.com/songfengshuoyi/699-10-1.html

风温下焦篇_《温病指南》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温热冬温温毒温疫同治)温病久羁阳明.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者.热邪渐伤少阴肾水也.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邪热少虚热多也.加减复脉汤主之.温病误表.以致心中震震.舌强神昏者.心气被...

http://qihuangzhishu.com/271/9.htm

温病_肿瘤皮肤癌_【中医宝典】

...[概述] 鲍温病是一种皮肤原位癌,好发于40岁以上患者,多于。长期日光照射可能是重要诱发因素,有些患者和接触砷有关。其他如长期接触煤焦油、病毒感染、摩擦或损伤都可为诱因。本病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切除是治疗之关键。 [症状体症] 1.皮损单发...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liu/b37979.html

共找到64,95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