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了张仲景以后直至近代各家的伤寒、温热学说。近人曹炳章又补其缺漏,徐荣斋复予重订,改名为重订通俗伤寒论,于1956年由新医书局出版。现存1916年铅印本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4/295.htm

通俗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了张仲景以后直至近代各家的伤寒、温热学说。近人曹炳章又补其缺漏,徐荣斋复予重订,改名为重订通俗伤寒论,于1956年由新医书局出版。现存1916年铅印本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45.htm

夏食薏米 清暑利湿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薏米又称薏苡仁,夏季湿气较重,建议早晚餐时多喝些薏米粥,以健脾祛湿。下面介绍几则薏苡仁食疗方。 薏苡仁粥:薏苡仁10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将薏苡仁放入高压锅内,加水适量,炖煮约20分钟后减压,向锅内加入粳米和适量开水,用文火煮10~...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562.html

香_大观

...,即“桃仁”。蒸不熟时会有桃仁一类草木异味。宋人黄儒品茶要录说,“蒸不熟,则虽精芽,所损者甚多,试时色青易沉。味为挑仁之气者,不蒸熟之病也。唯正熟者味甘香”。...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6086.html

伤寒论浅注补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中医汇通医书五种之一。七卷。清·唐宗海撰。唐氏比较推崇陈念祖伤寒论浅注,但又认为“此书注解,尚有缺误”。遂在陈书的基础上予以补缺正误,前六卷为六经证治原文,于每经篇首补总论一篇以明大旨。卷七为其所补,包括有识方药离合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19.htm

伤寒论浅注补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中医汇通医书五种之一。七卷。清·唐宗海撰。唐氏比较推崇陈念祖伤寒论浅注,但又认为“此书注解,尚有缺误”。遂在陈书的基础上予以补缺正误,前六卷为六经证治原文,于每经篇首补总论一篇以明大旨。卷七为其所补,包括有识方药离合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29.htm

关于伤寒论所用人参的思考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华成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伤寒的学者,常对伤寒论中的人参有疑问,张仲景用的人参是不是今天我们所用的人参呢?笔者认为:仲景所用人参有二,一为古之人参,现在已经不可见,二为辽东人参,即现在之野山参。而今天人们所用的党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956.html

唐人咏在线阅读

...重游难自克,俯首入尘埃。 [注]茶山,在唐湖州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县)顾渚山。地处太湖西岸,盛产紫笋,入品陆羽,称其为中上品。据吴兴县志载:唐代中期大历五年(770),在顾渚源建草舍三十余间于此造。至德宗贞元十七年(801)...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349.html

论_大观

...曰论。 【注释】 ①丝枲之干寒:枲,音xi1,麻。玉篇〉:“麻,有籽曰苴,无籽曰枲。” ②岁修建溪之贡:建溪,原为河名,其源在浙江,流入福瓯县境内。所产的气味香美,唐代即为贡品。宋初,朝廷更派专使在此焙制茶叶进贡。③龙团凤饼:名,为...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6070.html

呕吐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伤食呕吐者,吐必腥酸,宜用木香大安九,设吐后精神困倦,不思饮食,乃胃气虚也,以参砂和胃汤主之。(栀连二陈汤)陈皮半夏姜炒茯苓甘草生栀子姜炒川黄连姜炒引用生姜水煎服。(方歌)毒气冲胃吐频频,医治须宜用二陈,陈半茯苓生甘草,栀连姜炒效如神。(加味...

http://qihuangzhishu.com/337/1428.htm

共找到472,5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