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者。不服败毒药。则疮毒未除。中气先伤。未有不败者也。李氏云。治疽之法。着艾胜于用药。缘热毒中隔。外内不通。不发泄则不解散。又有处贫居僻。一时无药。用灸尤便。大概蒜用大者。取其散毒有力。用着艾炷多者。取其火力透也。如法灸之。疮发脓溃。继以...
...目录 《妇科玉尺》胶艾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妇科玉尺》:胶艾丸【处方】香附 生地 枳壳 白芍 砂仁 艾叶 阿胶【制法】上药研未,用山药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经行后期太甚。【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开水送下。【...
...目录 《便览》胶艾漏胎方 《仁术便览》胶艾漏胎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便览》:胶艾漏胎方【处方】熟地、艾叶(炒)、白芍、川芎、黄耆、阿胶(炒)、归头、甘草、续断、白术。【功能主治】胎漏。【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有热,加条芩。【...
...,高2.5厘米,顶宽2.5厘米,长为大椎穴至腰俞穴的长度,呈梯形。 8.放置艾炷:在姜泥上面放置三棱锥形艾炷,艾炷直径如病人手指的中指中节直径,长度与姜泥一样。 9.点燃艾炷:以线香点燃艾炷的上、中、下三点,任其自燃自灭。 10.更换艾炷:...
...悬枢,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医心方》名悬极俞。属督脉。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主治腰痛,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陷谷,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别名陷骨。输(木)穴。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静脉网。主治腹痛胀满,肠鸣泄痢,面目浮肿,目赤痛,疝气,足背肿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
...目录 《魏氏家藏方》艾附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魏氏家藏方》:艾附汤【处方】大附子2两(炮,去皮脐,切片),熟白艾1两,川姜7钱(炮,洗)。【功能主治】脏寒,大便下血。【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煎7分,去滓,食...
...目录 《御药院方》艾煎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御药院方》:艾煎膏【处方】艾叶2两,醋1斤。【制法】上将艾叶同醋于银锅内同煎数沸,滤去滓,慢火再熬成膏。【功能主治】头面风热,小疮多痒少痛,黄汁出。【用法用量】每用薄摊在衫纸上,贴患处...
...灸结胸伤寒,不问阴阳二毒,只微有气者,皆可灸,下火立效。黄连(七寸,为末) 巴豆(七粒,去皮,新瓦上出油)二味拌匀。令患人仰面卧,先用三斡耳和艾一炷,如中指大,更用三斡耳子,先着在患人脐中,后安艾炷其上,只一炷,觉脐腹间有声,即便汗出而愈...
...灸结胸伤寒,不问阴阳二毒,只微有气者,皆可灸,下火立效。黄连(七寸,为末) 巴豆(七粒,去皮,新瓦上出油)二味拌匀。令患人仰面卧,先用三斡耳和艾一炷,如中指大,更用三斡耳子,先着在患人脐中,后安艾炷其上,只一炷,觉脐腹间有声,即便汗出而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