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故子宫损伤,可调节整体而得以修复改善。《素问·评热病论》云:“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故协调整体,强心活血,为本案之治疗法则。拟刘绍武先生调心汤:柴胡15g 黄芩10g 苏子30g 党参30g 甘草6g 川椒10g 丹参30...
...引心君之火下济(天道下济而光明),以消肾中之寒也。《伤寒论》原文∶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白通加猪胆汁汤方】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人尿五...
...) 白芍(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四片) 红枣(四枚)方意系借葛根之升提,达水液至皮肤,更佐麻黄之力,推运至毛孔之外。两解肌表,虽与桂枝二麻黄一汤同意,而用却不同。服后顷刻,觉背内微热,再服,背汗遂出,次及周身,安睡一宵,病遂告差。【按...
...延至。诊视毕,曰∶“此易治,小青龙汤证也。”遂开小青龙汤原方,加杏仁三钱,仍用麻黄一钱。一剂喘定。继用苓桂术甘汤加天冬、浓朴,服两剂全愈。愚从此知小青龙汤之神妙。自咎看书未到,遂广阅《伤寒论》诸家注疏,至喻嘉言《尚论篇》论小青龙汤处,不觉狂喜...
...《伤寒论》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麻黄二两去节,赤小豆一升,连轺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
...麻黄可发”。流传年深月久,麻黄汤禁忌越多,如“热证不能用麻黄汤”,“盛夏不得用麻黄汤”,“江南不宜用麻黄汤”,“虚人不可用麻黄汤”等。议方时设置太多障碍,难怪临证时百无一用。以下数案讲的正是麻黄汤在“禁地”如何使用。 《经方杂谈》中有章次公...
...时隐时现,终不消失。宗治血灭风之理,予以活血祛风。拟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麻黄6g 桂枝6g 赤芍10g 杏仁6g 甘草4.5g 当归10g 川芎6g 生地10g 生姜3片红枣5枚二剂二诊:药后微汗出,25年之苦消于旦夕。近疲乏无力。动则汗出,...
...,则凡因寒而得之霍乱、痧证,又似皆包括其中。精微浩繁,万言莫罄,欲精其业者,取原书细观可也。 目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麻黄加知母汤 《衷中参西》麻黄加知母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学衷中参西录》麻黄加知母汤 治伤寒无汗。麻黄(四钱)...
...中医院 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曰甚哉!阴阳之证,不可不详也。”这里的阴阳二字,即为内外,也即内伤与外感。 我们可以想象,东垣老人在提笔著书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内伤和外感,他要告诉后人,临证首先要分清内伤和外感。为什么要分清...
...取梢尖嫩枝折视之,内外如一,皮骨不分。若见有皮骨可分辨者,去之不用,故曰去皮。陈修园之侄鸣岐曾详论之。《伤寒论》太阳篇中麻黄汤,原在桂枝汤后。而麻黄证多,桂枝证不过十中之一二,且病名伤寒,麻黄汤为治伤寒初得之主方,故先录之。伤寒之证,先自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