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言_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气者详悉注之.一胃窍及三焦.中西皆无其图.今特本内经之义切实绘出.揆之西人形迹亦无不合.足见西人虽详于形迹而犹未及内经之精.一是书方证未能详列然于审证处方之理.业经发明则权衡在我.无论中西医书皆有裁别不致迷眩.是医学正本清源之书也.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huitongyijingjingyi/767-5-0.html

丁福保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两江总督之考试,并获派赴日本学习考察医学。回国后,在上海一方面设立医书局,出刊医书。传播西洋医学知识,另一方面又创办医院及疗养院。后来又创办中西医学研究会及中西医学报,提倡中西医汇通。为积极传播中西汇通思想之医家。他亟力向国内传播西洋...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581.htm

医学衷中参西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又名衷中参西录。三十卷。张锡纯着。初刊于1918-1934年间,共7期(相当于七个分册)。作者学验俱丰,于近代医家中影响巨大。张氏学贯中西,在中西汇通方面贡献尤大。本书是作者多年学术经验的总结。书中结合中西医理论和医疗实践...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582.htm

医学衷中参西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又名衷中参西录。三十卷。张锡纯着。初刊于1918-1934年间,共7期(相当于七个分册)。作者学验俱丰,于近代医家中影响巨大。张氏学贯中西,在中西汇通方面贡献尤大。本书是作者多年学术经验的总结。书中结合中西医理论和医疗实践...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924.htm

西药中药化—中西医药学结合研究的突破点_【中医宝典】

...中国的一重要的医药学理论体系。面对此况,中国的中医药学工作者,陆续对西药学进行研究,力求吸收之,以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提高防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逐渐形成和出现清朝末年年和民国初年的中西汇通派医药学,此即为中西医药学结合的开始,并涌现出一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005.html

汇通派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_【中医宝典】

...汇通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清初西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890年李鸿章在为万国药方作序时提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他提出“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的主张。 西洋医学在我国广泛传播,引起了中医界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91.html

例言_中西汇通医经精义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经气者详悉注之.一胃窍及三焦.中西皆无其图.今特本内经之义切实绘出.揆之西人形迹亦无不合.足见西人虽详于形迹而犹未及内经之精.一是书方证未能详列然于审证处方之理.业经发明则权衡在我.无论中西医书皆有裁别不致迷眩.是医学正本清源之书也.一...

http://qihuangzhishu.com/767/3.htm

唐宗海 简历_【中医宝典】

...书合称中西汇通医书万种。对于“汇通医书”,清朝续文献通考中曾有评述;“近世医家,喜新者偏于西,泥食者偏于中,二者未将中外之书融合贯通,折衷至当……唐氏慨之,研精覃思,著此书,执柯伐柯,取则不远。”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30.html

序_医学见能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检方与之,新发者、覆杯即止,久者、三饮而已。因是上下皆谓家君知医,而不知实得之此书之力,洵可贵焉。容川学通今古,识超凡俦,其所着中西汇通医书,不舍近而求远,不趋新奇而废正道,早刊行世,已为学人奉若圭臬,惜是书独付阙如,乃为校阅,并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jianneng/824-4-0.html

序_医学见能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检方与之,新发者、覆杯即止,久者、三饮而已。因是上下皆谓家君知医,而不知实得之此书之力,洵可贵焉。容川学通今古,识超凡俦,其所着中西汇通医书,不舍近而求远,不趋新奇而废正道,早刊行世,已为学人奉若圭臬,惜是书独付阙如,乃为校阅,并附...

http://qihuangzhishu.com/824/2.htm

共找到559,5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