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伤寒捷诀》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元来病属膀胱.口噤如痫身反张.此是伤风感寒湿.故分两有柔刚.无汗为刚须易识.惟有葛根汤第一.有汗为柔见端的.桂枝葛根汤救急.二经皆宜续命汤.刚去桂用麻黄.柔去麻当用桂.只根据此法最为良.者.太阳中风.重感寒湿而致也.凡太阳过汗....

http://qihuangzhishu.com/280/46.htm

潜、熄风药和方剂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潜、熄风药和方剂 凡具有镇静安神或平肝熄风作用的药物,统称为潜药;由这些药物为主所组成的方剂,统称为潜剂。潜法就是运用具有镇静潜降作用的方药治疗心神不宁或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症的一种治法。 凡具有平肝潜阳、熄风止等作用的药物称...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29598.html

产后病_《名师垂教》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当归、川芎、熟地、茯神、天麻、炙甘草、陈皮、荆芥、防风、羌活)之类。属外感致者,以风邪为主,患者除表现严重的抽搐强直外,常伴见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弦等表证。治以养血祛风为主,可用《金匮》竹叶汤(竹叶、葛根、防风、枯梗、桂枝、人参、...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shichuijiao/1039-77-0.html

厥_《张聿青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沉香(磨冲三分) 苏梗(五分磨)枳实(一钱五分) 郁金(二钱) 槟榔(三分磨) 竹茹(一钱五分)□高(童) 肝潜阳,厥未发,饮食如常,并无呆滞情形。守前法以觇动静。龟板 白蒺藜 鳖甲 橘红 茯苓神 丹皮 青葙子 牡蛎 半夏 金器【二诊】...

http://qihuangzhishu.com/612/37.htm

病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病_查疾病_【疾病大全】

...?? 病的病因病机,归纳起来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外感是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壅阻经络,气血不畅,或热盛动风,或热灼津液而致。内伤是阴虚血少,虚风内动,筋脉失养而致。外感和内伤在病因上虽不相同,但导致发的病机,都是阴阳失调,阳动...

http://jb39.com/jibing-bingyin/JingBing251354.htm

(与缵结二论例参看)_《张氏医通》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云。诸项强。皆属于湿。肺移热于肾。传为柔。金匮云。太阳之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曰柔。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为难治。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风病下之则。复发汗。必拘急。疮家虽...

http://zhongyibaodian.com/zhangshiyitong/495-15-5.html

第三节病_【中医宝典】

...第三节 病系指由于筋脉失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病。 中医药对病有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历代医家对病发病原因的认识,经历了从外感致到内伤亦可致的过程。《内经》对病的病因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107.html

(伤寒无汗为刚,寒性刚劲也)_《幼幼集成》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行坠,以致邪无所伸,而后乃变为。此际尚不知为误治所致,而反谓小儿固有之证。此其所以为误中之误也。尝观夏初明治小儿作搐而死,以至三五日不醒者,悉用天保采微汤投之而愈。其子禹铸广传其方,惜无一家发明之,致后人莫维其义。予不辞饶舌,聊为剖露∶...

http://qihuangzhishu.com/630/56.htm

病预防_病怎么调理_查疾病_【疾病大全】

...预防调护 发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神态、瞳孔、发热、二便、血压等变化,去除假牙,保护舌头,注意防止窒息、骨折等。 因高热而者,应加强降温措施,如颈部头部冷敷,酒精擦浴等。 饮食以流质,且清淡新鲜为宜...

http://jb39.com/jibing-yufang/JingBing251354.htm

妇人惊恐病_《余无言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葛根、瓜蒌根,以清其经腧之热,加远志、石菖蒲,以其心中之悸,必得之矣。服药之后,大便连下三次。在大便第一次下后,皮肤即继续有汗。三次下后,发热即大减,而象亦逐渐减退。翌晨刘君视之,已全止,而病者熟睡矣。迨一觉醒来,神识已清。无何,索饮粥...

http://zhongyibaodian.com/yuwuyanyian/1038-15-2.html

共找到22,34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