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杀害于杭州。一九一二年,因鲁迅支持的《越铎日报》对军政分府的弊端有所批评,曾出现过王金发要派人暗杀鲁迅的传言。参看《朝花夕拾·范爱农》。 〔6〕 《新青年》 综合性月刊,“五四”时期倡导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刊物,陈独秀主编。...
...文人比较学 齐物论 《国闻周报》〔2〕十二卷四十三期上,有一篇文章指出了《国学珍本丛书》的误用引号,错点句子;到得四十六期,“主编”的施蛰存〔3〕先生来答复了,承认是为了“养生主”〔4〕,并非“修儿孙福”,而且该承认就承认,该辨解的也辨解...
...赏鉴。然而这境地,现在却已经被世界的险恶的潮流冲得七颠八倒,像狂涛中的小船似的了。 然而就是在所谓“太平盛世”罢,这“小摆设”原也不是什么重要的物品。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兰亭序》〔2〕,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
...“立此存照”(五) 晓角 《社会日报》久不载《艺人腻事》了,上海《大公报》的《本埠增刊》上,却载起《文人腻事》来。“文”“腻”两音差多,事也并不全“腻”,这真叫作“一代不如一代”。但也常有意外的有趣文章,例如九月十五日的《张资平〔2〕在...
...,与太监密谋,在李妃生子时,用一只剥皮的狸猫将小孩换下来。 〔5〕 “舆论界的新权威”等语,见邵洵美主办的《十日谈》创刊时的广告,载一九三三年八月十日《申报》。下面“声明误会”等语,见该刊向《晶报》“表示歉意”的广告,参看本书《后记》。 〔...
...比别的时候还艰难”。 〔6〕《文学的反响》 关于文艺评论的德语杂志,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仍继续出版。 〔7〕神田区 日本东京的中心区,书店的集中地。 〔8〕过屠门而大嚼 语见《文选》曹植的《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亦且快意。” ...
...《饥馑》译者附记〔1〕 萨尔蒂珂夫(Michail Saltykov 1826—1889)是六十年代俄国改革期〔2〕的所谓“倾向派作家”(Tendenzios)〔3〕的一人,因为那作品富于社会批评的要素,主题又太与他本国的社会相密切,所以...
...《进化和退化》小引 这是译者从十年来所译的将近百篇的文字中,选出不很专门,大家可看之作,集在一处,希望流传较广的本子。一,以见最近的进化学说的情形,二,以见中国人将来的运命。进化学说之于中国,输入是颇早的,远在严复〔2〕的译述赫胥黎〔3〕...
...在没有记起之前,就已忘却了。”〔5〕这对于读者,或者还可以说是有些意义的罢。一九三三年九月十日,译讫并记。 【注解】 〔1〕本篇连同德国O.毗哈《海纳与革命》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现代》月刊第四卷第一期。 海纳(H.Heine...
...为无产者文学团体“锻冶厂”之一员,著名的著作是《熔炉》,写内乱时代所破坏,死灭的工厂,由工人们自己的团结协力而复兴,格局与革拉特珂夫的《士敏土》颇相似。 《铁的静寂》还是一九一九年作,现在是从《劳农露西亚短篇集》内,外村史郎的译本重译出来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