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证_临证实验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手足不温,舌苔白滑,脉象沉细,比比皆是。并无实证、热证兼夹,非丝萝藤缠,迷离复杂也。拟吴茱萸汤原方:吴萸10g 党参10g 生姜10片红枣5枚二剂二:呕吐止,手足转温,脉同前。原方三剂,呕吐再未发生,遂欣然归乡。按:吴茱萸汤出自...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zhengshiyanlu/115-12-4.html

手诊能代替脉吗?_【中医宝典】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医学中的灵魂,它的美誉度在老百姓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自古至今,有很多的中医名家,凭借一手诊脉绝活,威震杏林,造福苍生,为百姓称颂. 那么,手诊与脉哪一个诊病效果好呢?手诊能代替脉吗?手诊与脉各自的优势是什么?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71.html

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历来为医者所重视,望对了解疾病本质,指导辨证论治有重要意义,故有“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之说。 望主要是观察舌质与舌苔的变化。舌质也称体,是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附于舌面的一层苔垢,由胃气上蒸而成。病苔由胃气夹邪气上蒸而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42.html

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及其原则 一、诊断学原理 二、诊断学原则 第三节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四 第一节 望诊 一、整体望诊 二、局部望诊 三、望 四、望排出物 五、望小儿指纹 第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index.html

大小肠脉部位辨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非死血也。’依法治之,下黑粪如梅核者碗许而愈。”俞震按:“尺脉沉实,则为下结粪。今两尺绝无而断结粪,又见取脉之巧非出一途。”余谓此非取脉之巧拙,乃为大小肠本不该侯于两尺部之明证。清季龙柏氏著脉药联珠一书,于大小肠之脉部位,标新立异,...

http://qihuangzhishu.com/144/13.htm

论疮肿候入式法_外科精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疮肿之生,皆由阴阳不和,气血凝滞。若不候,何以知阴阳勇怯,气血聚散也。由是观之,则须信疗疮肿于候之道,不可阙也。历观古今,治疗疮肿方书甚多,其间候之法,略而未详,比夫诸科,甚有灭裂。愚虽不才,辄取黄帝素问难经灵枢...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jingyi/852-3-1.html

王叔,对脉进行系统总结的古代医学家_【中医宝典】

...精,名噪一时。由于其医术高明,公元208年,当曹操南下征战荆州刘表,王叔和被推选为曹操的随军医生。其后任王府侍医、皇室御医等职。后又被提升为太医令。他不但精通中医经典方书,而且于脉学颇有研究。唐·甘伯宗名医传称:王叔和性度沉静,尤好著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52.html

合参之 问诊切诊_中医问诊_【中医宝典】

...伯仁的浮沉迟数滑涩六纲,也有再加虚实或短长而称八纲的。 脉结合临床体会,尚须注意下列几点: 1.兼脉 临床所见,脉象单见者少,兼见者多,凡属兼见之脉,必须区别主次,综合分析。 2.脉症合参 根据内经所说“色脉合参”的道理,把脉象与其他...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zhen/a11998.html

候入式法_疡医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原夫疮肿之生,皆由阴阳不和,气血凝滞,若不候,何以知阴阳勇怯,血气聚散耶?由是观之,则须信疗疮肿于候之道,不可阙也。历观古人治疗疮肿方书甚多,其间候之法,略而未详,皆夫诸科甚有灭裂,愚虽不才,辄取黄帝素问难经灵枢甲乙...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yidaquan/344-7-1.html

白苔类分别诊断法_辨症新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薄白如米饮敷,此伤寒、中寒之初候也。无表症状见者,饮食停膈上也。白如豆浆敷,此白而滑润,伤寒、中寒、湿邪、痰饮等病也。以脉分别断之。但薄白不润泽,舌质不甚红者,伤燥表症也。白而浓如豆腐脑铺,痰热症也。白而疏如米粉铺红,伤热、伤暑...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shebianzheng5160/157-9-0.html

共找到581,6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