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病解_伤寒法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见寒.脉缓无汗是伤寒见风.夫既有伤寒中风之别.更有伤寒中风之浑.使人无下手处矣.岂可为法乎.凡见脉浮迟浮弱者.用桂枝.浮紧浮数者.用麻黄.不必于风寒之分.但从脉之虚实而施治.是仲景活法.是亦仲景之定法.今伤寒书.皆以膀胱为太阳.故有传足不传...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fazu/837-6-1.html

医古文如何引用“六经”语辞--“六经”与医古文(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罗根海 天津中医药大学 “六经”语辞在医古文中被大量引用,,大体分一般引用,和活用两种方法。前者传达了古代人生活、学习、为人、处事的信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且又使之显得古奥典雅。如张介宾病家两要说:“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10.html

六经辨证太阳病证_中医辩证六经辩证_【中医宝典】

...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有抗御外邪侵袭的功能,故称太阳为六经之藩篱。寒邪,袭表,多从太阳而入,为外感病的初期阶段。由于患者体质有差异,感受病邪性质之不同,因而有太阳中风(表虚)与太阳伤寒(表实)的区别。 (一)太阳中风 太阳中风证是指...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54.html

少阳传经_伤寒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言六经俱遍,邪不里传,自能汗解也。传经二 少阳十七【270】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伤寒一日一经,六日六经俱遍,则正复邪退,汗出而解,其不应期而解者,阳盛而入阳明之腑,阴盛而入三阴之脏者也。少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xuanjie/1293-15-3.html

六经_经络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合称。在古代临床上多用六经的名称及其所表现的症候特点来说明疾病部位的深浅(表里)和疾病发展的阶段,作为诊治急性热病(广义的伤寒)时辨证论治的纲领,即“六经辨证”。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liujing-746.html

尚论篇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八卷。又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清·喻昌撰。初刻于1648年。本书主要参考伤寒论条辨。但编次有所不同,内容有所补正。喻氏遵方有执之论,以冬伤于寒,春伤于湿,夏秋伤于暑为主病之大纲;四序之中,以冬月伤寒为大纲;伤寒六经之中,以...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901.htm

尚论篇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八卷。又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清·喻昌撰。初刻于1648年。本书主要参考伤寒论条辨。但编次有所不同,内容有所补正。喻氏遵方有执之论,以冬伤于寒,春伤于湿,夏秋伤于暑为主病之大纲;四序之中,以冬月伤寒为大纲;伤寒六经之中,以...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82.htm

伤寒_明医指掌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添加)【歌】婴儿气怯病伤寒,挟食挟惊分两般。要解六经传变候,参详仲景活人方。【论】活人书云∶伤寒,大人、小儿治一般,但小小分剂,药性差凉耳。要之,其传变,其形证,与大人不殊也。其所异治者,挟惊、挟食而已。钱仲阳云∶小儿正伤寒者,谓...

http://qihuangzhishu.com/640/476.htm

论伏邪外发须辨六经形证_温热逢源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可凭。治病者指其见证,即可知其病之浅深。问其前见何证,今见何证,即可知病之传变。伤寒如此,温病何独不热。素问热病论、仲景伤寒论均以此立法,圣人复起,莫此易也。近贤叶氏,始有伤寒六经,温病分三焦之论,谓出河间。其实温热病之法,至河间始详;至...

http://qihuangzhishu.com/813/16.htm

六经是什么?(六艺)_儒家_【文学360】

...六经春秋六经,有时又称六艺,不过和华夏文明早期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大领域的技艺有所不同。 六经是历代中华先王累积遗传下来的文教经典、华夏文化早期的六大经典学术,经过周公完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057.html

共找到468,14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