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恶性疟、三日虐和卵形疟。疟原虫抗体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疟原虫抗原检测需用红细胞溶解物来测定。其中,放射免疫法主要用于恶性疟的诊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不能区分间日疟和恶性疟,只能在...
...坏死的上皮成分,成为肉眼所见的乳白色脓液和豆渣样物。本病与筛窦囊肿不同。后者由于筛窦粘膜慢性炎症引起粘膜腺体导管堵塞,分泌物不能排泄,逐渐潴留于腺腔和导管内,形成潴留囊肿,属后天性,位于筛窦内。而本病囊肿位于筛窦骨壁外,与筛窦不通,经手术完整...
...抗肾上腺抗体 抗肾上腺皮质抗体(ACA)最初由Anderson等发现,其靶抗原可能是肾上腺皮质细胞微粒体内的糖脂蛋白,为不均一组分。此抗体主要为IgG类,检测方法中早先应用的有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法,所用抗原均为肾上腺皮质匀浆上清,但...
...蛋白质抗原,或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多糖抗原,经一定诱导期后,用适当的方法测定受检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效价,根据抗体的水平也可判断受检者体内B细胞的功能。实验室常用如下的体外试验检测B细胞功能。二、B细胞早期活性指标的测定B细胞经不同抗原...
...检测肾功能。近来使用布洛芬(异丁苯乙酸)静脉滴注促进动脉导管闭合,疗效与吲哚美辛(消炎痛)相当,且较少引起少尿。布洛芬分3次给予,首次剂量为10mg/kg,之后的24h按5mg/kg再用2次,导管闭合率可达70%。经治疗心功能不全不能纠正者...
...中含酶、糖蛋白(也称粘蛋白)或激素等,各有特定的作用。(一)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在胚胎期,腺上皮起源于内胚层、中胚层或外胚层衍生的原始上皮。这些上皮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细胞索,长入深部的结缔组织中,分化成腺。如形成的腺有导管通到器官腔面或身体...
...腺99m锝的摄入量。扫描的结果与涎腺管造影相仿。 9、唇腺活检 可见小叶导管周围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而无导管股上皮增生。如唇腺活检可疑,则作泪腺或唾液腺活检进一步确诊。 10、泪腺的病理学改变 分类4期。0期腺体正常;Ⅰ期有轻度慢性炎症细胞...
...的传染性疾病。不少自身抗体如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的LE因子(抗核抗体)以及引起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大都也属于IgG。表2-3 人IgG不同亚类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比较性质IgG1IgG2IgG3IgG4重链及其分子量...
...在唾液腺和口腔疾病时可呈不同颜色和混浊。红色混浊见于唾液腺和口腔出血。灰白色、浅黄色或绿色混浊铜绿假单脱菌感染见于上述器官的急、慢性炎症。(三)粘度唾液中含粘蛋白和其他有机物,正常时略带粘性。当唾液腺和口腔发生细菌感染时粘度增高;唾液朱导管...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是指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经产妇多见,尤多发于40-50岁妇女,本病恶变率达5-10%,被称之为癌前病变,临床上应予足够重视,必要时要对肿块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