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捷诀者.予祖宫方则 公之所着也.自古以来.伤寒之书.何啻充栋.而或失.或失则杂矣.且其间各执所见.建词立论.往往不同.问津者恒苦之.予祖上自黄帝素问.下及仲景河间东垣丹溪诸书.无不研究.沉潜之久.恍然自得.盖素问以足六经分经论治.然...
....)阳明多汗津液漏.(仲景云.阳明病.阳脉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汗多者太过.太过者阳积于内.亡津液.大便因坚也.)少阴无汗或有之.额上手背时时透.(仲景云.阴不得有汗.故知非少阴也.少阴有汗但额上手背有耳.朱蒂伤寒阴证.诀云.阴病.额上手背...
...少阴肾经.人之根蒂也.三阴交中名曰少阴.其经起于足心涌泉穴.上行贯脊.循喉.络舌本.下注心胸.行身之前.其症引衣蜷卧.恶寒.口躁咽干.谵语.口渴.便闭.脉沉有力.此热邪传入少阴本病.大承气汤急下之.初起身热.面赤足冷.本经自受夹阴伤寒....
...强与,与之常令不足为宜。(一)凡治伤寒若经十余日以上尚有表证宜汗者,以羌活冲和汤微汗之。十余日若有里证宜下者,以大柴胡汤下之。盖伤寒过经,正气多虚,恐麻黄承气①太峻。误用麻黄,令人亡阳;误用承气,令人不禁。若表证尚未除,而里证又急,不得不下者...
...有力者,俱是从三阳邪热传入三阴里证,宜当下之,轻重用药无疑。如寒,当急温之,不可缓也。有伤寒一日传二经,为两感,三日传尽,必死;再传,止于六日。夫两感发于表者,麻黄葛根汤也;攻里者,调胃承气汤也。如未尽善,须问病者有无痛处。大小便通利,若...
...少阴病的认识,认为少阴病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阴证的较危重阶段,其成因有传经、直中两途,表现有少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少阴阳郁证以及少阴经证等,证候为心肾阳虚,预后多有死证。冯世纶传承其老师胡希恕学术,以八纲释六经,多方求证,明确提出少阴病属表...
...,死证蜂生,温之无及矣。肾水有泻而无补,凡人之死,死于水寒之盛也,仲景《伤寒》,少阴但有泻水补火之法,而无泻火补水之方。其余六经,以及《金匮》杂证,泻火则有之,补水则未有。后世庸愚妄缪,乃有泻火补水之法。俗子腐生,群而效之,著作纷纭,以为...
...作者:陶华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伤寒琐言序 明理续论序 刻陶节《伤寒六书》序 伤寒琐言卷之一 辩张仲景伤寒论 治伤寒用药大略 伤寒言证不言病 厥分寒热辩 伤寒用浮中沉三脉法 浮 中 沉 伤寒传足不传手经辩 结胸解 ...
...作者:陶华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伤寒琐言序 明理续论序 刻陶节《伤寒六书》序 伤寒琐言卷之一 辩张仲景伤寒论 治伤寒用药大略 伤寒言证不言病 厥分寒热辩 伤寒用浮中沉三脉法 浮 中 沉 伤寒传足不传手经辩 结胸解 ...
...安××,女,54岁。北京某部队家属。【病史】1966年因受风寒,咳嗽迁延十二年。每年入秋则发,冬季加剧,甚则不能平卧。××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服药虽可暂时缓解,但经常反复,日益加重。1978年8月来诊,按少阴证水寒内结论治,三个...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