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脉象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冬胃微石”来概括四季平脉。 7.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对脉象亦有一定的影响。 8.脉位变异 尚有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手背,称为斜飞脉。若脉象出现于寸口的背侧,称为反关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68.html

代(阴)_《濒湖脉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仲景)。脉至还入尺,良久方来(吴氏)。脉一息五至,肺、心、脾、肝、肾五脏之气,皆足五十动而一息,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反此则止乃见焉,肾气不能至,则四十动一止;肝气不能至,则三十动一止。盖一脏之气衰,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binhumaixue/110-29-0.html

正常脉象_【中医宝典】

...”、“冬胃微石”来概括四季平脉。 7.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对脉象亦有一定的影响。 8.脉位变异 尚有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手背,称为斜飞脉。若脉象出现于寸口的背侧,称为反关脉。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6.html

洪脉(阳)_《诊家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王叔和云∶“夏脉洪大而散,名曰平脉。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心,水之克火,为贼邪,死不治。反得大而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801-5-11.html

二十八脉及主病之迟脉类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平缓脉,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周学霆曰:"缓即为有神也",即指平脉缓和之象。二是脉势纵缓,缓怠无力。王冰曰:"缓谓纵缓,非动之迟缓也。" 临床意义:多由脾虚,气血不足,血脉失充,鼓动无力,或为湿邪困阻,阳气受遏,血行缓怠所致。 迟脉类其他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15.html

脉象的生理变异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因素的影响而有相应的生理性变化。 四季气候:由于受气候的影响,平脉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也能影响脉象,南方地处低下、气候偏温、空气湿润,人体肌腠缓疏,故脉多细软或略数;北方地势高,空气干燥、气候偏寒、人体肌腠紧缩...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8.html

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从容徐和软滑的感觉。脉中的胃气虽可看作脾胃运化功能的反映,但实际上更直接地反映了全身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所以,脉有胃气为平脉(健康人的脉象),胃气少为病脉,无胃气为死脉。临床上根据胃气的盛衰,可以判断疾病预后的善恶,故又有“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1.html

因形气以定诊论_《脉诀汇辨》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之人,五至方为平脉;性缓之人,四至便作热医。身长之人,下指宜疏;身短之人,下指宜密。北方之人,每见实强;南方之人,恒多软弱。少壮之脉多大;老年之脉多虚。醉后之脉常数;饮后之脉常洪。室女尼姑多濡弱。婴儿之脉常七至。故经曰∶“形气相得者生,三五...

http://qihuangzhishu.com/690/9.htm

缓脉(阴)_《诊家正眼》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名曰平脉。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脾,木之克土,为贼邪,死不治。反得浮涩而短,是肺之乘脾,子之扶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洪大而散者,是心之乘脾,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脾,水之凌土,为微邪,虽病即瘥。”高阳生伪...

http://qihuangzhishu.com/801/67.htm

因形气以定诊论_《脉诀汇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之人,五至方为平脉;性缓之人,四至便作热医。身长之人,下指宜疏;身短之人,下指宜密。北方之人,每见实强;南方之人,恒多软弱。少壮之脉多大;老年之脉多虚。醉后之脉常数;饮后之脉常洪。室女尼姑多濡弱。婴儿之脉常七至。故经曰∶“形气相得者生,三五...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huibian/690-7-4.html

共找到51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