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医者治温病,恒用吴又可达原饮,此大谬也。吴氏谓崇祯辛巳,疫气流行,山东、浙江南北两道感者尤多,遂着《瘟疫论》一书。首载达原饮,为治瘟疫初得之方,原非治温病之方也。疫者,天地戾气,其中含有毒菌,遍境传染若役使然,故名为疫。因疫多病热,...
...【病人基本资料】 族弟××,年三十八岁,于孟夏来津于旅次得温病。 【病因】 时天气炎热,途中自挽鹿车,辛苦过力,出汗受风,至津遂成温病。 【证候】 表里俱觉甚热,合目恒谵语,所言多劳力之事。舌苔白浓,大便三日未行,脉象左部弦硬,右部洪实而...
...”之毒,在《易》义当训治,在《老子》则为“优育”之意。后贤有以本论毒字为语病者,真所见未广耳。(五)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伤寒例》)王朴庄曰∶此桂枝、麻黄二汤证也。(六)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
...温病之原,因冬受寒气伏而不发,久化为热,待来年春分之后,天气温暖,阳气弛张,伏气自内而动,一达于外,则表里皆热也。其症:口渴引饮,不恶寒而恶热,脉形愈按愈盛。不比春温外有寒邪,风温外有风邪,故初起时,寒邪可用辛温,风邪可用辛凉。而温病表无...
...两目自发热后即成视觉障碍,仅可见微光,若视物或人,则仅见两团白影,不能辨为何物,更不能见其细部。邀中医会诊,服药一月余,病无进退。余阅前所服方,前后两诊尽是六味地黄汤加减者。切其脉小而数,可任寻按,舌与苔无明显异常。诊为温病余热不清而作两目...
...温病兼喉疼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胡××,年五十四岁,于仲秋感受温病兼喉疼证。 【病因】 劳心过度,暗生内热。且日饮牛乳两次作点心,亦能助热,内热上潮,遂觉咽喉不利,至仲秋感受风温,陡觉咽喉作疼。 【证候】 表里俱觉发热,咽喉疼痛,妨碍...
...温病兼冲气上冲 【病人基本资料】 奉天郑××,年五十二岁,于季春得温病,兼冲气自下上冲。 【病因】 其人素有痰饮,偶有拂意之事,肝火内动,其冲气即挟痰饮上涌,连连呕吐痰水。季春之时,因受感冒成温病。温热内传,触动冲气又复上冲。 【证候】 ...
...是感受四时不同的温邪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古代对于“热病”,多用“温病”一语以概括;后人有认为“热”轻的为温,重的为热,但实质上是相同的,故温与热往往互称,又统称为温热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病较急,初起时多见热象偏盛,而且容易化燥伤阴。...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李××,年三十八岁,于孟冬上旬得温病。 【病因】 其妻于秋间病故,子女皆幼,处处须自经管,伤心又兼劳心,遂致暗生内热,薄受外感,遽成温病。 【证候】 初得时,即表里俱热,医者治以薄荷、连翘、菊花诸药,服后微见汗,病稍...
...四时温病,多似伤寒;伤寒起足太阳,今谓温病起手太阴,何以手太阴亦主外感乎?手太阴之见证,何以大略似足太阳乎?手足有上下之分,阴阳有反正之义,庸可混乎!《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伤寒论》中,分营分卫,言阴言阳,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