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瘰疬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十第七十《寒热篇》,又见《甲乙经》卷八第一上篇。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疬在于颈掖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堤留于脉而不去也。风成为寒热,寒热之变亦不胜数,乃至甚者为痈病也。今行脉中壅...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27-9.html

从马王堆医帛书到《灵枢·经脉》看经络学说起源和发展_【中医宝典】

...关键词:马王堆医帛书 《灵枢·经脉》 经络 起源 笔者在研读马王堆医帛书的过程中,注意到其与《灵枢·经脉》篇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发展的关系,在其中隐约可看到经络学说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马王堆医帛书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77.html

针法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仍以循摄爪切,无不应矣,此通仙之妙。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掐穴故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次提针向病,针退地天人。补必随经刺,令他吹气频。随吹随左转...

http://qihuangzhishu.com/336/287.htm

杨依方_五、一专多能,治法多样,择善而施,提高疗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磁盘贴敷疗法降低GPT的疗效观察》,参加全国磁疗会议交流,获得一致好评。2.应用耳针治疗。从祖国医学理论中我们知道耳与全身经络的联系相当密切,《灵枢·口问》曰:“耳为宗脉之所聚”,这里所说的“宗脉”是指由很多经脉汇聚而形成的主脉和大脉,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yangyifang/586-4-5.html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_【中医宝典】

...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如头皮部、颜面部、胸骨部腧穴,透穴刺法中的横透法和头皮针法、腕踝针法,都用平刺法。 二.针刺的方向针刺方向,是指进针时和进针后针尖所朝的方向,简称针向。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339.html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译文

...病呢? 少师说:太阴型的人,多阴而无阳,他们的阴血重浊,卫气涩滞,阴阳不和,筋缓皮厚,如果不用急泻针法,病就不能除去。 少阴型的人,多阴少阳,他们的胃小而肠大,六腑的功能不协调,足阳明的脉气偏小,而手太阳经的脉气偏大。对少阴之人一定要审慎...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940.html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译文

...病呢? 少师说:太阴型的人,多阴而无阳,他们的阴血重浊,卫气涩滞,阴阳不和,筋缓皮厚,如果不用急泻针法,病就不能除去。 少阴型的人,多阴少阳,他们的胃小而肠大,六腑的功能不协调,足阳明的脉气偏小,而手太阳经的脉气偏大。对少阴之人一定要审慎...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940.html

《黄帝内经》简介_《黄帝内经·灵枢》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之间医者依托以取重耳”;朱熹也认为:“至于战国之时,方术之士遂笔之于书以相传授,如列子之所引与夫《素问》、《握奇》之属……”;明方孝儒认为:“皆出战国、秦、汉之人”;方以智认为:“守其业而浸广之,《灵枢》、《素问》也,皆周末笔”。清魏荔彤...

http://qihuangzhishu.com/101/1.htm

凌云擅“铜人针法”,《示弟庸言》承家训_【中医宝典】

...明朝,有凌云,字汉章,号卧岩,系成化——弘治间,归安(今湖州市)人。擅针灸术,而名噪一时。相传其在北游泰山时,遇一道长,授以铜人针术,从此则刻苦磨练,其技益精,针无空穴,《明史》载称:“海内称针法者,曰归安凌氏”,即指凌云。 据史料载,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22.html

医经录要_《金针秘传》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汉书艺文志》医经者录凡七家,二百一十六卷。计《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今传于世者,只《灵枢》九卷、《素问》九卷,合为《黄帝内经》十八...

http://qihuangzhishu.com/716/3.htm

共找到10,09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