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针灸医家。建安(今属福建)人,其生平欠详。针灸著述颇丰,有《针灸四书》,即《子午流注针经》、《灸膏肓腧穴》、《黄帝明堂灸经》、《针经指南》。现存有刻本行世。另有《针灸杂说》刻本。...
...(1)体针:临床上选穴多以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根据病情之虚实分别用补、泻之法,常取肺俞、太渊、尺泽、鱼际、曲池、大椎、膏肓、太溪、脾俞、经渠等穴,酌情选用3~4穴,每日1次 ...... ...
...(1)药物:麻黄、杏仁、丁香末少许,敷于双侧百劳、肺俞、膏肓穴上。 用法:夏天三伏期间,每隔10天1次,共3次,每次约2小时,连续治疗3年。适用于寒喘缓解期,有减少和减轻发作的作用。 ...
...病名。系背中部膏肓穴部位之痈疽。出《外科证治准绳》卷四。又名龙疽、青龙疽。由于痈疽发于第四、五胸椎棘突间,脊柱旁开三寸处,正位于患者手由中部向后背搭着之部位,故称之为中搭手。证治参见有头疽条。...
...国语辞典 死期。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折:「眼睜睜死限相隨,指望待為官為相身榮貴,今日個畢罷了名和利。」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三折:「也則是死限緊相催逼,膏肓針灸不能及。」...
...辽代医生。契丹族。姓耶律,字海邻。生活于十世纪。善骑射,精医术。辽太祖患心痛,诊曰:“膏肓有瘀血如弹丸,然药不能及,必针而后愈。”施针,呕出瘀血,病愈。太祖厚礼之。后因从刺葛谋夺王位,与其父辖底均被杀。...
...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 中,以下贯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结, 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 脚皆痛,小趾...
...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 中,以下贯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结, 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 脚皆痛,小趾...
...红皮病(erythroderma)又称剥脱性(exfoliativedermatitis),是一种严重的全身皮肤发生弥漫性潮红、水肿、浸润伴大量脱屑的炎症性皮肤病。 【病因病机】 认为,本病系心火炽盛,外感毒邪,毒热入于营血,而致气血两燔...
...二节大椎,风门、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俞、三焦,肾俞、气海,大肠、关元,小肠、膀俞,中膂、白环,上、次、中、下,膏肓、患门,四花六穴,腰俞、命门,穴皆可彻。伏人尺寸图背部穴图...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