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许,数剂不再发。■一男子,形体倦怠,饮食适可,足指缝湿痒,行坐久则重坠。此脾胃气虚而下陷。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而愈。■一男子,食少胸满,手足逆冷,饮食畏寒,发热吐痰,时欲作呕,自用清气化痰及二陈、枳实之类,胸腹膨胀,呕吐痰食,小便淋漓,又...
...目录 《辨证录》术苓固脾饮 《辩证录》术苓固脾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辨证录》卷十一:术苓固脾饮【处方】白术30克 茯苓 人参 山药 芡实各15克 肉桂1.5克 肉豆蔻1枚【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涩肠止泻。治妇女行经前泄泻,日久不...
...中医认为,红糖性温润、味甘甜,入肝、脾经,具有益气缓中、助脾化食、补血化瘀,还兼具散寒止痛作用。每当妇女月经期受寒导致经行不利、痛经、经色暗红兼腹冷痛等症,喝些红糖水往往效果较好。 产后贫血、血瘀腹痛、恶露不绝等症,吃些红糖或以红糖为药引...
...,四君子加白芍、柴胡。脾热口甘,白芍、天花粉、山栀、陈皮、兰草。胃热口淡,青黛、石斛、石膏、竹叶。胃火口臭,竹叶石膏汤。口燥二冬、五味、白芍、生甘草、人参。肾热口咸,六味加玄参、知母。口糜实热加味逍遥。虚热补中益气。(《嵩崖》)膀胱移热,口...
...不止,加鸡冠花12g 贯众炭9g 陈棕炭9g 椿根皮9g。崩漏止后,宜用归芍注君子方收功,以达补脾益胃,柔肝养血,以资生源,阳生阴长,血自归于脾矣。...
...不降。故补中健脾,调肝理肺为治本病之大法。拟东垣补中益气汤加苏子理气降浊,增白芍平肝缓急:党参15g 白术15g 黄芪30g 炙草6g 陈皮10g 当归10g 升麻4.5g 柴胡4.5g 苏子10g 白芍15g 连服六剂,半年之疾,荡然无存。...
...二味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清气上升;气乱于胸中,为清浊相干,用去白陈皮以理之,又能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助诸辛甘为用。2.《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肺者气之本,黄耆补肺固表为君;脾者肺之本,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泻火为臣;...
...羊肉,自古被誉为食疗佳品。《本草拾遗》说:“补可去弱,当归性味甘、辛,温,能补血和血、调经止痛。熟地有滋阴养血之效。诸物与羊肉同炖,更增强其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功。病后、产后体虚瘦弱以及血虚之人,皆可食用。 羊肉煨大蒜 羊肉250克,洗净...
...常和脾病有关。脾气主升,能把饮食中的精气,津液上输于肺,然后再输布于其他脏腑以化生气血。通常所说脾有益气作用的“气”,就是代表人体机能的动力,而这种益气作用的产生,则有赖于脾能发挥正常的运化能力。脾能运化水湿,喜燥恶湿,说明脾和水液的代谢有关...
...,此脾肺虚弱,用补中益气加蔓荆子而愈。后因劳役,发热恶寒,谵言不寐,得食稍安,用补中益气汤而痊。■大尹祝支山,因怒头晕,拗内筋挛,时或寒热,日晡热甚,此肝火筋挛,气虚头晕,用八珍加柴胡、山栀、牡丹皮,二十余剂而愈。■上舍顾桐石,会饮于周上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