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疾病的因病_《中医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外科疾多生于体表,易诊断,但每一种外科疾病都有不同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中医临床主张“审症求因,辨证论治”,不同的因病,证候与治疗也就不同。因此,掌握因病,对于诊疗外科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http://qihuangzhishu.com/80/6.htm

《黄帝内经》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脏象学、因病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黄帝内经》的著成,不仅在中国受到历代医家的广泛推崇,即使在...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68.htm

当归承气汤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一服,立效。一方 治小儿尿血。用甘草、升麻煎汤,调益原散服。 目录 《仁术便览》当归承气汤 《素问气宜保命集》当归承气汤 《保命歌括》当归承气汤 《内经拾遗》当归承气汤 《保命集》当归承气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仁术便览》当归...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dangguichengqitang.html

_《中医眼科学》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是指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眼是机体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般而言,人体正气亏虚时,致病因素就可引起机体阴阳失去平衡,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眼部发病,并影响其发展和变化...

http://qihuangzhishu.com/82/18.htm

论《内经》《金匮》中风卒中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有不能正立,名肾风。又云∶食饮不下,隔塞不通,失衣则胀,食寒则泄,形瘦腹大,名胃风。以上,《内经》论内伤风邪也。至《千金方》,则以《内经》风论发卒中,立名中风,而以半身不遂,为偏枯;身无痛,四肢不收,为风痱;奄忽不知人,为风懿;痹而不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yinmaizhi/646-9-3.html

内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解剖结构名。指行于脏腑的经脉。《黄帝内经太素》:“十二经脉,入府藏者,以为内经”。②医书名。《黄帝内经》的简称。《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经》二书。详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92/410.htm

内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解剖结构名。指行于脏腑的经脉。《黄帝内经太素》:“十二经脉,入府藏者,以为内经”。②医书名。《黄帝内经》的简称。《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经》二书。详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92/852.htm

中暑辨十一_《六因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此暑侵上焦,肺胃不和。宜用苏叶、藿香叶、白寇壳、人中白等味,宜通肺气也。古称有声无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然呕则在脾,吐则在胃。更有轧轧连声似噫气而短促者,谓哕,亦在胃,即呃逆是也,乃胃败之象,《内经》所谓土败则其声哕也。又轧轧连声似...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yintiaobian/788-4-5.html

辨少阳邪气进退之_《伤寒贯珠集》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当传太阴.内经伤寒传变之常法然也.阳邪传阴.则当呕而不能食.若其人反能食.不呕.则邪气不传于阴.将从阳而解也.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伤寒三日.少阳受邪.而其脉反小者.邪气已衰.其欲解而愈.经云、大则...

http://qihuangzhishu.com/711/71.htm

伏气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伏气指邪伏藏体内,经过相当时期而发病。 【伏气】 指邪伏藏体内,经过相当时期而发病。郁热内发,最易伤阴。病变部位有深有浅,有发于少阳、阳明、少阴和厥阴等经的不同。邪郁越深,病情越重。发病时由里达表,病程常缠绵多变。参见“伏气温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650.html

共找到197,1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