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起源甚早,远在二千多年前先秦时期,脉学就已开始发展,《黄帝内经》中对脉学已有了丰富的记载,包括切脉部位,脉法、脉理、脉象主病等,奠定了脉学的基础。此外,历代名著亦都列有专项论述,如《难经》、《伤寒杂病论》、《中藏经》、《甲乙经》、...
...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我老牛脉学,多了多余,少了不够,看下去就知了。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看,多简便]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
...牢则弦大而长,按之强直搏指,状如弦缕。凡实伏弦涩,皆属此类。不似实脉之滑实流利,伏脉之慝伏涩难。革脉之按之中空也。(语出张璐。又濒湖诗曰∶弦长实大脉来坚,牢位常居沉伏间;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沈氏曰∶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实大弦长...
...弦则端直而长,举之应指,按之不移。凡滑大坚搏之属,皆属弦类。不似紧脉之紧急有力,状如转索弹手,革脉之弦大而数也。(语出张璐。又濒湖体状诗曰∶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相类诗曰∶弦脉端直如丝弦,紧则如绳...
...涩则往来艰涩,动不流利,如雨沾沙,及刀刮竹。凡虚细微迟,皆属涩类。不似迟脉之指下迟缓,缓脉之脉象纡徐,濡脉之去来绵软也。(语出张璐。又濒湖体状诗曰∶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又相类诗曰∶参伍不调名曰涩...
...【方歌】肿疡浮脉恐多虚,或有风寒在表居,溃后脉浮气外泻,频加补剂始相宜。【注】肿疡脉浮者,非气血不足,即为风寒在表,须详证施治。溃疡脉浮者,乃气从外泻,须补剂调养,始为合法。...
...脉诊学中的脉象的图解,根据脉学发展应该在较早的时期就出现了,不过据目前的史料和资料,只能上溯到晋代,亦就是《脉经》。 我国文字出于图画,到文字正式独立以后(最晚是殷商时代)图域仍在学术文化上起着实际的作用,所以自古就有“左图右史”之说,...
...脉学名词。指脉搏至数增多,如数脉、疾脉等。《难经·十四难》:“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
...原则上不出《脉经》的范围,尽管在医学上有金元时期的学术争鸣,明清时期的伤寒、温病学的发展,以及临床各科,各种新疾病新问题的接触和解决等重大发展,但脉学却不能与之相符,虽有进展,相形之下是明显见绌的。 2、脉诊形成单系列带来的流弊 《脉经》为...
...有人迎气口之分.西山戴同父复着刊误.亦辟其非.崔紫虚之四言脉法.滑伯仁之诊家枢要.李言闻之四诊发明.立论玄奥.李濒湖之脉学奇经.解释精详.皆有功于后学.允为当世之指南者也.医而知此.何病不瘳.故脉不明则无以别症.症不别则无以施治.脉其可以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