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方药为重,其于天地阴阳经络脏腑之道,及针灸杂术,往往不甚考求。而治病之法,从此一变。唐宋以后,相寻弥甚,至元之刘河间、张洁古等出,未尝不重《内经》之学,凡论病必先叙经文,而后采取诸家之说,继乃附以治法,似为得旨。然其人皆非通儒,不能深通...
...不足以尽我也。” 始不正其身,终以谤其君。 是人也,自以为君子,而孟子所谓贼其君者也。 谨论。 《学士院试春秋定天下之邪正论》苏轼 论曰:为《谷梁》者曰:“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莫善于《春秋》。” 请因其说而极言之。 夫《春秋》者,礼...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
...片面的说法;偏见。 《后汉书·王充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说。”李贤注:“一隅谓一方偏见也。” 或曰:‘赏所以使人,不先赏,人不为我用。’是皆~也,非通论也。 ◎宋·苏洵《衡论上·御将》...
...三焦也。故《本脏篇》曰∶密理浓皮者,三焦、膀胱浓;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论勇》曰∶勇士,三焦理横;怯士,三焦理纵。而《素问·五脏别论》又曰∶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五者,为天气之所主。夫三焦、膀胱,与胆、胃、大小肠四腑并言,而又有浓...
...形容乱到不可收拾。 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深究也。《明理论》五十篇,论方五十篇,皆无己所撰,以发明仲景意也。《肘后方》八卷,晋·葛洪稚川撰,凡分五十三类,但有方而无论。梁·陶贞白增修,金·杨用道附注。《甲乙经》八卷,晋·皇甫谧士安撰,盖合《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诸书...
...上、中、下之盛衰,亦可。诸脉纷纷摹揣,试问天下医生,几人将二十八脉明晰?以余拙见,有力无力尽之矣。不必多求。论分配脏腑,《内经》不差;论气机出入,一定法则,仲景六经为最。从《内经》也可,从仲景也可,余不敢以己见臆说为即是,姑存之,以与来者共...
...世宗暨今皇帝,恢尧、舜之典则,总夏、商之礼文。命崇义著此书,不以世代迁改,有所抑扬,近古云。 △《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右皇朝姚辟、苏洵撰。嘉�中,欧阳修言礼院文书放轶,请礼官编修。六年,用张洞奏,以命辟、洵。至治平二年乃成,诏赐以名。李清臣云...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